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真实历史上的岳家军真的是战无不胜吗?

真实历史上的岳家军真的是战无不胜吗?

  人们对于岳飞和岳家军的印象与相关知识,可能大多都来自评书演义《说岳全传》及以其为基础衍生出的各类小说、影视剧、游戏。在这些作品中,岳家军无一例外均被描述成南宋初年宋军中规模最大、战力最强的存在。不论多么艰巨的任务,似乎只要岳家军出马,定可一战成功。而与之相比,其余宋军各部的表现则多少有些不堪。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岳家军真如小说游戏里展现的那样,是南宋初年宋军战力最强的存在吗?

image.png

  决定一支部队战斗力的方面有很多,抛开人力无法左右的天时地利等因素,能够对部队强弱产生重要影响的,莫过于规模、战斗意志和技战术水平,而战绩和历史评价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部队战斗力的高低。

  因此,我们不妨从这几个方面来入手,探讨一下岳家军的成色究竟有几何。

  我们先说岳家军的规模。

  不论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哪怕是到了信息化主导战争的今天,部队的规模至始至终都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然,古今中外各路兵圣战神也不会将“多多益善”“集中优势兵力”等原则奉为圭臬。

  自建炎三年(1129年)岳飞出任东京留守司统制官,开始独立成军后,“岳家军”最初的人数始终徘徊在一万上下,直到绍兴五年(1135年)击破杨幺起义军后,“得壮丁五、六万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0)后,岳家军由此飞速扩充,并在随后一年之内发展到近十万人的规模。

  此后到岳飞被罢去兵权的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家军虽也几番吸纳新生力量,但由于连年征战带来的消耗,其规模还是基本上维持在十万人左右。关于这一点,现存史料的记载较为一致,如:“故少保岳飞顷提十万之众,留屯沔、鄂”(《鄂国金佗续编》卷14);“飞提重兵十余万”(《中兴小纪》卷29)。

  绍兴六年,宋廷出于战事安排,正式建立行营护军体制。此时韩世忠的行营前护军兵力八万,张俊的行营中护军兵力八万,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兵力五万二千,吴玠的行营右护军兵力七万。此外,杨沂中统率的殿前司兵马三万,刘錡麾下的八字军余部二万。相较之下,岳家军(正式官称为行营后护军)十万人的规模毫无疑问是宋廷官军诸部中人数最多的。因而从数量上讲,岳家军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宋初第一军。

image.png

  说完数量,再说说质量。

  俗话说人多了队伍难带,一支拥有十万人的大军如果不能有效统御,人数再多也无非是乌合之众。但偏偏岳飞是个统兵带兵的奇才,在他手下,这样一支将士出身五花八门、且分成12支不同部队的“杂牌军”,竟被锻造成一支战无不胜的虎狼之师。

  首先,岳飞对于官兵的日常训练是极为严格,甚至是严苛的。

  史籍记载他“止兵休舍,辄课其艺,暇日尤详,至过门不入”(《鄂国金佗续编》卷9)。也就是说,岳飞从不允许官兵放羊,只要有时间,就会组织大家进行训练,甚至对此专注到路过家门也不入,颇有大禹之风。

  在训练中,大小将士“如注坡、跳壕等艺,皆披重铠,精熟安习”(《鄂国金佗续编》卷9),平日训练时跳壕、爬坡、冲锋一类的基本技艺,将士们都要按实战标准全身披挂进行。这样在真正战斗时,大家就不会因为有了装备的负累而变弱,从而保证了战斗力。

  其次,岳飞极其注重官兵的纪律养成。

  那句著名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续资治通鉴》)便是对此的最好写照。大军每到一地,他“必自从十数骑周遭巡历,惟恐有一不如纪律者”“取人一钱者,必斩”(《独醒杂志》)。

  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下,岳家军养成了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军风,战时上下齐心,绝无闻令而不动、见难而退者,“屡以是破贼锋”(《鄂国金佗续编》卷4》)。相比之下,刘光世军“贪财好色,沈酣酒色,不恤国事”(《朱文公文集》),张俊所部“平居无事,未尝阅习,其甚至于白昼杀人,而夺其财”(《三朝北盟会编》)。因而他二人的军队在面对金军时无不是兵败如山倒,难堪大用,“百姓之心皆失所望”(《三朝北盟会编》)。

  再次,岳飞虽为大将,每战必身先士卒。

  后来孝宗在为其议定谥号时,也不无感慨地称赞他“临战亲冒矢石,为士卒先……则不知有其身。”(《武穆谥议》)。俗话说,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打仗的时候作为指挥官,最应该喊的就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冲。有了这样模范的领导,岳家军在战场上就好比出笼的猛虎,人人奋勇向前,无往而不胜。

  即便是与岳飞齐名、并称“韩岳”的韩世忠,其麾下除背嵬军、前军、中军尚称精锐外,其余诸部在战时也不过“务求自保”(《续资治通鉴》)而已。

  严格的训练、良好的纪律养成,再加上官兵齐心的战斗意志,足以让官兵来源良莠不齐的岳家军成为一支无坚不摧的劲旅。纵观与其同时期的宋军其余各部,吴玠、吴璘擅长防守,韩世忠擅长伏击与水战,杨沂中、王德擅长冲阵,各有所长却也各有不足。

  吴家军在野战中虽有剡湾之捷,亦有德顺大败,总的来说守有余而攻不足,未能拓展宋军在陕西的空间;韩家军有大仪镇的辉煌胜利,却也在淮阳军(今江苏睢宁)以多打少(三万对六千)而不克,甚至在一度攻入城内的情况下被逐出。

  韩世忠被罢去兵权前的最后一战,韩家军又在濠州城下无功而返,其攻坚能力之孱弱显露无遗。而刘錡部尽管在顺昌之役威震天下,然其一生军功也就这一仗。后来完颜亮南侵,被给予厚望的刘錡败退江南,名望顿时一落千丈。

  反观岳家军,论野战,他们曾以劣势兵力直面金军第一名将完颜宗弼(兀术)麾下的女真铁骑,竟连续取得郾城、颖昌两场大捷,团灭金军最引以为傲的“铁浮屠”(人马皆披重甲的骑兵部队),杀得一向以血槽长、结实抗揍著称的宗弼痛哭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鄂国金佗稡编》卷8)杨再兴部三百骑虽在小商桥全军覆没,但他们杀死敌军两千余人,这种高达1:7的战损比,在两宋三百年的对外战争中不仅空前,更是绝后。

  论攻坚,收复襄阳六郡时,岳飞以两万八千人对阵李成的九万金(伪)齐联军,前后七战七捷,杀得李成当了“光杆司令”。正因如此,岳家军将士在当时就被誉为“无一不当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

  或许有人会觉得,那些宋人的评价无非是给自己的军队贴金,那么老对头金国人那句“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说郛》卷18),以及在被屡次暴打后发出的“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鄂国金佗粹编》)的哀嚎,则足以证明岳家军的表现不仅征服了自己人,也打心里征服了敌人。

  不仅如此,本来对岳飞抱有极大的成见兵部侍郎张宗元,在视察完岳家军的营垒后,当即对朝廷上奏说岳家军“将帅辑和,军旅精锐。上则秉朝廷命令,人怀忠孝,下则训习武技,众智而勇。”(《鄂国金佗稡编》)

  讲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应该可以得出结论了:岳家军在南宋初年,称得上战功最著、军事素养最高。

  在当时的内外战争中,它作为宋军核心和顶梁柱的角色是毋庸置疑的。尽管评书小说中或多或少对岳家军的战斗力有夸大和渲染的成分,但这种艺术加工是有其相应历史根据的。我们绝不能因为后世的演义,而否认这支铁血强军的历史地位。

  时过境迁,昔日曾与其同台竞技的韩家军、吴家军、女真铁骑等劲旅早已被人们淡忘,然而只有岳家军流传千古、独享盛名。这恐怕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