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为什么说崖山事件本身就是一件丧尽天良的惨祸?

为什么说崖山事件本身就是一件丧尽天良的惨祸?

  你知道崖山海战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1206年,蒙古铁木真统一漠北诸部,建立大蒙古国。蒙古在1227年灭西夏,1218年灭西辽,1234年灭金。

  蒙古窝阔台汗六年,宋未经充分准备,即乘蒙古军自河南撤兵河北之机,遣军收复原宋西京、东京、南京,被蒙古军击败。当年夏,窝阔台与诸王议定,在西征钦察、斡罗思,东征高丽的同时,集中部分兵力,南下攻宋,从而揭开了蒙(元)宋战争序幕。

  到了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二月,蒙元彻底颠覆了南宋,将宋宗室赶往崖山。此时的陆秀夫考虑到难以逃脱,于是将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下海去,自己背着卫王赴海而死,当时他年仅四十四岁。崖山事件过后:“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万人。”

  这段令人不忍目睹的场景,出自《宋史》,亦是“崖山之后无中国”论调的历史依据。然而,究竟这十万人是主动殉国,还是被人胁迫,由于,年代久远记载不详,我们已不得而知了。

  从《陆秀夫传》里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情节,陆秀夫“乃杖剑驱妻子入海”,也就是在背着天子跳海自尽之前,他先是将自己的妻子儿子全部逼死。陆秀夫此举令举世皆惊,甚至,连元朝人都对其行为感到不可思议。由此,陆秀夫名列《忠义传》。

image.png

  就算陆秀夫没有胁迫十万人一块为大宋的覆灭买单,而是这些人自愿的,这起事件都给其它地区的汉人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冲击——“不论你们向不向蒙古人投降,结果总是差不多的,蒙古人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倒不如现在就自我了断得好。”

  这种心态,就像是一个丧心病狂的凶手在行凶之前,先干掉了自家的妻子儿女,不论他有多么正义的杀人理由,这种六亲不认的举动总是令人胆寒的。

  所谓战争,不过是利益冲突所导致的暴力行为,也是解决矛盾最直观、最有效的办法。真正的正义,是尽快结束战争,或让战争的危害减少到最小。倘若想借助战争证明“大义”、“大忠”,那么,这些英雄存在的意义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在惨烈的崖山事件中,《宋史》似乎忘记表明一个细节,那就是:在这“十万人”里,究竟有多少“后宫及诸臣从死者”呢?

  这个细节,将会直接影响到后人对这起历史事件的判断。

  可以想象的是,就算满朝大臣都像陆秀夫一样,胁迫全家人为大宋陪葬,那么,海上的尸体也远远达不到“十万”这一数字。更何况,当时的小皇帝疲于奔命,其后宫女眷的人数也势必不会太多。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苏震、翟国秀等一大批官员在此事件之后投降蒙元。显然,这十万人根本不可能全都是后宫女眷、王公大臣及家眷。

  于是,便有了这十万人均是寻常百姓的说法。

image.png

  事到如今,也只有这种说法能够使人信服,我们不妨据此继续推测下去。

  首先,陆秀夫胁迫自己的亲人跳海殉国,这样的行为在百官及后宫女眷看在眼里,这种氛围迅速弥漫开来,影响了在场的所有人。所以,当时的每个人都产生了“与其死于蒙古人之手,不如自我了断”的想法,这一想法影响到了逃难的老百姓。

  其次,没人能说得清楚,这十万人究竟是发自内心的愿意以身殉国,还是被陆秀夫等将领命令士兵驱赶入海的。士兵胁迫百姓跳海自杀,说起来有点儿骇人听闻,但这种情况在当时的背景下还是存在发生的可能性的。

  众所周知,南宋高层(皇室与官僚)向来不拿老百姓当人看,底层人民的地位非常低。所以,将百姓驱赶入海为国家及自己殉葬,亦不是不可能的。毕竟,殉葬制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即便是后来的明朝都未绝。谁都无法保证,这十万人不是南宋官僚、皇室的殉葬品。

  若事实果真如此,非但“崖山之后无中国”是一句笑话,崖山事件本身就是一件丧尽天良的惨祸。

image.png

  且看被列入《忠义传》的另一名宋将张世杰,他在崖山事件发生后,曾试着前往占城建立新政权。然而,在崖山事件里幸免于难的豪绅立即用强制手段制止了张的行为,并将它赶出了崖山地区。

  这一记载出自《纲鉴易知录》,原文如下:“世杰将趋占城,土豪强之还广东,乃回舟舣南恩之海陵山,散溃稍集。”此事过后,张世杰又调集全部力量从海陆前往广东,谁知在行船期间遭遇不测,发生船难一命呜呼。不得不说,“强之还广东”的土豪或许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因为,谁也不敢保证,走投无路的张世杰在建立了流亡政权后,会不会做出陆秀夫“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一样的惨案,让更多的黎民百姓为大宋陪葬。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历史爱好者一面抨击程朱理学之害,一面为宋人之忠歌功颂德。

  可以说,“崖山事件”本就是时代的一个悲哀,这种思维无疑是在让这种愚昧的悲哀延续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