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风云人物 贾诩被任命为太尉后,孙权为何要笑?

贾诩被任命为太尉后,孙权为何要笑?

  孙权是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在整个封建王朝,三国时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乱世。

  不过,常言道“乱世出英雄”,的确,在这块政治燃烧战场,很多名流大家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幕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的历史故事。

  在三国舞台,谋士、将星如璀璨星河,难以计数,倘若问你谁是智谋第一,谁又是武功第一,也许在你我的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单说谋士,谁是翘楚,可能你会说诸葛亮当之无愧。诚然,诸葛亮的确是难得的奇才,然而,在三国时,还有一人不可忽视,他便是名不见经传的贾诩。

image.png

  公元220年,曹丕最终击败弟弟曹植,在洛阳受禅称帝,将汉献帝改封为食邑万户的山阳公,正式结束了绵延400多年的大汉王朝。波澜壮阔的“三国鼎立”时代正式启动序章。

  随后,魏文帝曹丕封贾诩为太尉,要知道,当时“三公”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官职,不过远在千里之外的孙权对此却表示讥讽,并说曹丕的这个决定,直接会断送曹魏的命脉!

  01

  贾诩的人生

  在被曹丕封为太尉之前,贾诩是曹操帐下谋士,按理说曹丕继位之后,贾诩成为三公也是顺理成章之事,那么,孙权为何非常不看好曹丕此举呢?这还得从贾诩之前的经历说起。

  贾诩是官二代,其祖上是西汉文帝时期的太傅贾谊。也许是继承了良好的家庭基因,贾诩从小就表现出聪慧过人的秉性。他一生曾出仕为官多年,后来解甲归田,也算一生圆满。

  细品三国不难发现,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同,贾诩虽然智谋超群,不过他却是一个利己主义者,无论投靠谁,他都会将自己利益最大化作为出发点。这乱世之中,他的这种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为他留够了后路。

  《三国志》中就记载过东汉名士阎忠对贾诩的高度评价和赞赏:“谓诩有良、平之奇”。

  前文有述,贾诩有足够的才学,能跻身三国流量谋士之列,他自然有卓绝不凡之处。阎忠将其与张良、陈平这样的“谋圣”并列,可见贾诩肚子里确实有很多墨水。

  据记载,有一次贾诩生病准备回老家休养一段时间,不过在回去的路上,一行人却遇到了一伙强盗。随行人员都吓得魂飞魄散,只有贾诩镇定自若。

  他急中生智,突然想起了当朝太尉段颎,此人镇守边疆且威名远扬。贾诩不慌不忙,对着这些蟊贼说,自己就是段颎的外孙,如果他们能平安护送自己回家,不但可以饶了他们而且还会给他们重赏,否则决不轻饶。

  这些盗匪看贾诩气宇轩昂、穿戴不俗,对他说的话竟然信以为真,就这样,贾诩被顺利护送到家里,毫发无损。从这里不难发现,贾诩确实有着过人的胆识。

  自古“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贾诩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要想在乱世中建功立业,必须要擦亮眼睛,站好队伍。汉末,董卓犯上作乱,势头强劲,贾诩一开始果断投奔了他。

  董卓死后,他又来到张绣门下,在贾诩的指导下,张绣曾两次打败曹操,并用计杀了曹昂。曹操非但对此人没有记恨,反而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决心将其收为己用。

  贾诩曾劝说张绣,说投靠曹操至少有3个好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大义;曹操势力较弱,对于人才、盟友会更加珍惜;曹操志向高远,有度量和胸襟,必成大器。

  彼时,袁绍跟曹操也是死对头,袁绍也想拉拢张绣一起抗曹。不过贾诩认为袁绍度量小,终不能成事,不如一起投靠曹操。最终,他和张绣都投了曹操。

image.png

  02

  魏文帝的决定

  三国时代人才济济,相比较诸葛亮,包括曹操帐下的谋士,如荀彧、郭嘉、荀攸和司马懿等人,他们都是顶级谋士,不过有人却称贾诩为三国时代“第一谋士”,那么他究竟何德何能?

  从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贾诩最后只他一人逃过劫匪的屠刀,其他人则统统未能幸免,贾诩也没有试着想办法救同伴,这一点可以看出,贾诩的自私自利和深不可测的心机。

  跟了曹操之后,贾诩立即得到重用,曹操拜他为执金吾,被封为都亭侯,迁冀州牧。贾诩经常在曹操面前诋毁袁绍而抬高曹操,这让曹操很受用。

  曹操曾直言不讳对贾诩说:使我的信誉名扬天下的正是你。

  官渡之战中,贾诩建议曹操要快速出击拿下乌巢,占领先机。在贾诩的提议下,曹操果然战胜袁绍;赤壁之战时,曹操拿下荆州后还想以快取胜,挥师东下,不过贾诩说此时不宜图之,结果曹丞相不听,导致赤壁完败,元气大伤。

  从这些案例来看,贾诩确实有两把刷子,不过贾诩这个人不喜欢主动,他不像郭嘉那样追着曹操献计,贾诩都是等到曹操询问,他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立世子的过程中,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两子中举棋不定,于是问贾诩的看法。贾诩明明已经看好曹丕,不过他还是闭口不说,等到曹操询问时,他才兜着圈子说出自己的观点。

  恰恰是因为贾诩的助攻,才让曹丕夺嫡成功,顺利继承曹魏大权,所以曹丕封贾诩为太尉,这也算是投桃报李,但孙权为何会说曹魏迟早要亡呢?

  03

  孙仲谋的预言

  曹操是一代枭雄,他不但军事谋略了得,而且文采飞扬,不过他也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他曾说东吴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的意思很明显,孙权比自己岁数小,他是典型的青年才俊、后起之秀,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跟孙权一样优秀。虽然孙权长曹丕5岁,不过在曹操眼里,曹丕不够优秀。但曹丕对此很不服。

  夷陵之战时,刘备发兵五万直指孙权。孙权却来找曹丕寻求帮助,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孙权的权宜之计,不过曹丕却当了真。并说:

  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降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三国志》

  结局大家都知道,曹丕被孙权给耍了。曹操是锱铢必较之人,他决定给孙权上一课,准备发兵攻打东吴。不过贾诩说此时不能攻打,东吴陆逊、鲁肃等都是谋略大儒,而且又有西蜀刘备、诸葛亮等大咖协助。不过曹操不听,最后果然无功而返。

image.png

  当曹丕封贾诩为太尉后,孙权的态度让人玩味。史载:“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史家大都惜墨如金,不过一个“笑”字足以点出孙权对曹丕的决定的不屑。在孙权看来,一个自私自利之人,担当如此重任,就是典型的德不配位。孙权之所以这么认为,是有依据的。

  当年董卓死后,贾诩鼓动李傕、郭汜作乱就是最好的例子。贾诩为了自己全身而退,却置长安城的百姓性命于不顾,弄的长安城尸横遍野(文和乱武),可见其心术不正,且心思歹毒。贾诩不但人品不正,而且还是曹操的杀子仇人,当年曹昂的死,就是贾诩献的计,也许曹丕早就把杀害亲哥哥的仇人这一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在孙权眼中,曹丕犹如一个“小偷”,却来任命三公!品德高尚的人,如杨修之父杨彪等都避之不及,甚至出言讽刺,曹丕居然不知醒悟,一意孤行任命了一位无德的贾诩表率天下,孙权不笑才怪!不过反观曹丕,他正是想通过自己的想法,不按套路出牌,来回应当年父亲那句贬低自己而抬高别人的话。

  我看,这不是反击别人,而是“自取其辱”。

  做领导成大事者,切不可意气用事,否则必有灾殃。果不其然,曹丕的错误决定在45年之后,就像孙权说的话那样,字字应验。只可惜,曹丕都还没有等到那一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风云人物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还不知道:司马衷和刘禅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衷被称为史上最傻皇帝,智商连阿斗都不如,事实真的如此吗?  蜀国的刘禅一直被认为是傻皇帝的代表,他投降后,有一天司马昭问他是否想念蜀国,刘禅说:这里挺爽的,思念蜀国干嘛。随从郤正很无语,告诉他下次问起应该回答“先人的坟墓都在蜀地,我每天都惦记着啊”,这样才有逼格。后来司马昭又问起,刘禅就按他说的回答了。司马昭说...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山海关之战是影响了明清易代的重大事件,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李自成和满清及吴三桂的联军,在一片石打了一仗。自此后就一溃千里,直到李自成彻底败亡。这种情况,其实是很不正常的。为什么说很不正常呢?  因为李自成只不过是和满清军队打了一仗,就算打败了,他应该还有接下来的很多战争计划。比如,他还可以组织北京保卫战。就算北京保卫战打败了,退出了北京城,他还可以进行其他阻击战。要知道,李自成的军队...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麴义(又作曲义、鞠义),凉州西平郡人 ,生卒年不详,是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部下的将领,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早年在凉州,精通羌人战法,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在界桥之战,以八百兵大破公孙瓒两万步兵和一万骑兵。后来,由于自恃功高而骄纵不轨,被袁绍所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生平  叛韩就袁  麴义,一做曲义。汉灵帝年间,平原麴氏避难西平,成为当地的大姓,麴义常在生活...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司马懿真的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关于晋朝,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条有趣的评论:司马懿老贼透支了自己子孙的智商,所以晋朝是很糟糕的一个朝代,而且是第一个南迁的中原王朝。这句话其实有几分道理,晋朝皇帝的素质相对于汉、唐、明等大统一王朝确实比较差,而且还出了晋惠帝司马衷这样千古笑话,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晋朝的君主都是昏君,除了...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对蜀汉后主刘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禅是真的扶不起来的阿斗吗?  刘禅阿斗在历史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禅是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然而流程却丝毫没有继承下他父亲刘备的光荣的性格和美德。不仅没有雄才大略和诗人的眼光,而且还很快把他父亲所多年打下来的江山挥霍一空了。  很多人都说刘禅是被他父亲当年为了笼络人心摔了一下而摔傻了。但是也有更多的人认为,刘禅本来就...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风云人物

  •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 十三阿哥胤祥文武双全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 有哪些与袁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 雍正登基之后为何没有立刻对胤禩动手?
  • 刘备当初都能重用魏延 诸葛亮为何不好看魏延
  • 历史上夏侯惇在曹魏集团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 乾隆知道自己要继承皇位后 乾隆为什么会忘天痛苦
  • 康熙临死前如果不传位给雍正 雍正最后会不会造反
  • 朱标有25个兄弟 他们为什么不去争夺太子之位
  • 关羽和魏延赡养士兵最后都跑光了 赵云为何没有发生这种事情
  • 历史上曹操败走华容道的真相是什么样的?
  • 康熙早年时期擒住鳌拜 康熙晚年时期为何后悔了
  • 朱高炽十几年监国却坐了一年皇帝 朱高炽为何如此短命
  • 历史上钟繇的生平经历如何?有何作为
  • 李渊退位后的太上皇生活如何 李渊到底生了多少个孩子
  • 有关于太子朱标的死有三种说法 其中哪一个最可信
  • 许田围猎时刘备没有杀曹操,是因为什么?
  • 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 皇太极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
  • 历史上的魏延到底是怎么死的 正史和演义差距有多大
  • 郭汜: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与李傕等人互斗多年
  • 赵云十分重情重义又铁骨铮铮 刘备为何重用魏延也不用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