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对于刘备来说 刘备真的不应该发动夷陵之战吗

对于刘备来说 刘备真的不应该发动夷陵之战吗

  还不了解:夷陵之战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究竟该不该发动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爆发于公元221年,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为争夺荆州进行的一次正面交锋。战争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发起的,最终的结果却以他的惨败而告终。经此一役,蜀汉元气大伤,刘备彻底失去了收复荆南三郡的可能,复兴汉室、一统天下的宏愿也变得更加虚无缥缈。

  后世对于刘备是否应该发动夷陵之战众说纷纭,也诞生出很多类似于“假如没有夷陵之战蜀汉能否一统天下”的假说。其实在笔者看来,夷陵之战是历史大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发生不会不以刘备的个人意愿为转移。换句简单的话说,站在战争的岔路口,刘备他没得选择。细说之前让我们先从头捋一下这场改变三国格局的国运之战。

  生逢乱世木难支,回首山河已是秋

  夷陵之战的导火索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219年关羽对曹魏开启的北伐。这一年,关羽雄踞荆州,刘备远在益州。前者在未能与后者形成紧密呼应的情况下贸然对曹魏发动了攻势。同年十二月荆州军团在短暂的“威震华夏”后就迎来了全线溃败,关羽父子被东吴俘虏斩首。

  在关羽北伐之前,刘备已经遣孟达攻取了上庸三郡,蜀汉的势力达到了历史巅峰,刘备似乎一度拥有了问鼎天下的可能。但丢失荆州后,刘备留在荆州的辅政班底如关平、周仓、王累等皆战死,糜芳、博士仁、潘浚等皆投降。至此荆州三郡完全易手,五万兵团军全军覆没。这对于刚刚走上巅峰的刘备集团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事情到此远未结束,丢失荆州引发了一系列的后续连锁,包括孟达降曹、张飞身死等事件持续削弱蜀汉实力。直到公元221年刘备赌上国祚发动了东征,在夷陵迎来了与东吴的最终决战。

image.png

  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弱未敢弃汉祚

  梳理完这条时间线,我们会发现,蜀汉在发动夷陵之战前,最大的损耗是失去了荆州。这里多说一句,荆州可以算是蜀汉的核心利益,而关羽不是。这块土地对于刘备集团的意义极为重要,把它说成是蜀汉的国运一点都不夸张。

  首先,荆州是刘备的龙兴之地,前半生漂泊无依的皇叔是从来到荆州后才完成了质变。他用尽后半辈子所有的力气收服了荆州士族,由此才得到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兵源和物产。所以荆州之于刘备,就像江南之于历代封建王朝,是丢不起的。更重要的是,刘备刚入主益州不久,和益州当地的门阀士族还没有完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还存在不小的嫌隙,在这种情况下荆州就是刘备唯一的转圜。

  其次,荆州是当时天下版图中的战略要冲,对于蜀汉这个力量薄弱的小朝廷尤为重要。彼时蜀汉虽然已取得益州,但无可奈何益州地势天险,大军和粮草的运输成本太高。凭益州守成尚可,取天下实在困难。早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已经阐明了荆州的重要性,在例如像刘备这种对于北伐复汉抱有毕生热情的“蜀汉一代”眼中,荆州是进击中原的不二中心。所以失去荆州的代价是一个政治家所无法承受的。

image.png

  综上所述,刘备为夺回荆州而发动的夷陵之战,起码在战略动机上是合理的。这位征战一生的老辣军阀何尝不知此刻的蜀汉有多么的艰难。荆州丢失后,吴蜀两国的国力体量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伐吴要担负很大的实际风险。但作为蜀汉皇帝,无论他是否愿意,这一仗他都不得不打。下面就让我们细述一下究竟都是谁裹挟住了皇叔的意愿,逼他走出了这步不得已而为之的险棋。

  一.蜀汉内部主战派过于强硬,间接影响国策。

  纵观刘备的奋斗史,他所创立的集团大致分为三个派系,即最早追随刘备的原从派,如关羽、张飞等;主政荆州时形成的荆州派,如黄忠、马谡等;还有取代刘璋占据益州后形成的益州派,如李严、吴懿等。夷陵之战刚好处于三大派系力量此消彼长的交接点:元从派因为关羽、张飞的陨落几乎名存实亡。益州派因为刚刚归降刘备还未受到太多重用。所以此时蜀汉朝廷的绝对话语权几乎都掌握在荆州派的手中。不夺回荆州,你问问这些本土人答不答应。

  其实在丢失荆州之前,蜀汉大军取得了一连串的辉煌胜利:先是反客为主拿下刘璋经营两代的益州,实力大增。而后又在汉中之战重创曹军,斩首上将夏侯渊。继而挥师东进,一口气吃下上庸三郡。所以即便关羽兵败,此时远在益州的汉军也可谓士气高昂,军威鼎盛,这给了蜀汉军方强硬的资本。反观东吴,此时周瑜、吕蒙和鲁肃都相继离世,陆逊并未展露头角,一副后继乏人的姿态。

  这些因素都促成了蜀汉朝野对于背信弃义的东吴形成了强烈的主战欲望,而作为君主的刘备自然无法忽视这些声音,甚至要对这股呼声做出妥协,因为在帝王心中朝廷内部的团结稳定自然高于一切。千年之后也有一个叫蒋公的拦着丧家之人去收复失地,结果在西安直接让人家给逼宫了。虽然物是人非,但道理是一样的。

image.png

  二.魏吴暗中观察,蜀汉不能露怯。

  还有一个重要的推力,那就是曹魏。在曹魏眼中,无论是东吴还是西蜀,都不该活。不可否认吴蜀相争对曹魏最有利。但很多人忽略了吴蜀不争,对蜀汉最有害。战争爆发后曹魏一直秉持着谁势弱他就去咬谁一口的原则,力图将三国变为两国。所以此刻的沉默就代表着气虚,如果丢失荆州后蜀汉默不作声,曹魏就会判断蜀汉已经势衰怯战,他们就会妄图夺回汉中,从北面赋予压力。同理,在东吴眼中,如果连丢失荆州蜀汉都可以忍耐,那么这个政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不配为盟友。那么在他灭亡之前,东吴就要争取利益最大化,于是东吴继续西进蚕食蜀汉的可能性就变得很大。

  所以,蜀汉所面临的“国际局势”让它无法不对丢失荆州做出反应。当隐忍和韬光有可能会引发更加微妙的恶劣效应时,“以战止战”就变成了近乎唯一的选择。

  三.刘备的政治抱负成为了倾斜战争天秤的最后一根稻草。

  除去必战不可的内因和外因,最后一个能裹挟刘备意愿的人竟也是他自己。《三国志》作为三国时期唯一的官方史料对刘备有着极高的评价:“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试想一个如汉高祖刘邦一样的人物,心中必定存有海阔山高的志向。英雄向来不惧怕失败,但绝不甘心平庸。从27岁涿郡起兵开始,刘备就已经把他的人生全部献给了光复汉室的宏愿,在数次血雨腥风的人生沉浮中追逐一统中原的梦想。无可奈何光阴似箭,转瞬他就到了花甲之龄。不管当初的那一腔热血是否还在,他都必须逼迫自己抖擞精神,在有生之年为这个国家、为自己的后人做出些安排了。

  在刘备眼里,本就不存在什么孙刘联盟,他要的是整个天下。刘备是英雄,但他从来不是君子。凭本事借来的荆州,在刘备心中从来没有奉还二字。不仅不会还,等到他平定雍凉,权衡攻取长安的利弊之后,甚至会调转枪头,先行吞掉吴国,以此来增加蜀汉体量,做与北边的曹魏长期划江抗衡的准备。唯有此,方可以最小的代价兴复汉室。关羽丢掉的荆州必须趁着孙权立足未稳把它夺回来,不然假以时年荆州被孙权经营的固若金汤,再想取回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联盟不如合体。为了兴复汉室,延续汉家国祚,不妨就利用这个出师有名的机会先行灭掉东吴,也算刘备在有生之年为后继人做最后一搏吧。

image.png

  如此看来,当荆州之败已成定局时,发动夷陵之战也就成为了刘备唯一的选择。这个决定于内于外皆可利国,于情于理都不为过。但刘备唯一的错误,就是让自己的大军输太惨了。前面说过,吴蜀相争本身就是不同体量之间的斗法,蜀国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但当权者完全有机会将失败的筹码降至最低,可刘老板恰恰豪赌上了蜀汉的所有。或许在那个旌旗猎猎的黄昏,当大军浩浩荡荡从成都出发的一瞬间,他也恍惚的憧憬过胜利,并暗暗下了一个不该下的决心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