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风云人物 汉武帝为什么将司马迁宫刑 司马迁到底是什么人

汉武帝为什么将司马迁宫刑 司马迁到底是什么人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迁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何会被汉武帝处以宫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99年,李广的孙子李陵战败投降匈奴,汉武帝问群臣该如何处置?群臣都认为李陵贪生怕死,应该重重惩治。汉武帝见只有司马迁不作声,于是问司马迁,“李陵投降匈奴你怎么看?”

image.png

  司马迁想到昔日李广也曾经被匈奴俘虏,后来逃回了汉朝,认为李陵只是暂时被匈奴扣住不得脱身,于是回答汉武帝说“李陵是一个对内孝顺父母,对外言而有信的人,当初李陵为了效忠汉朝,以五千兵马杀敌一万多,实在是忠勇无二,如今战败被俘,想来只是迫于无奈的暂时妥协罢了,如果有机会李陵一定会回来报效国家的。”

  此话一出,汉武帝和群臣也想到了李广被俘后又逃回汉朝的事,李陵也许是诈降,也许是不得脱身,都是有可能的,现在还没有事实依据,确实不好下结论,于是汉武帝决定,此事暂且按下不提,等日后有消息了再处置。

  没想到后来公孙敖传来消息,李陵在帮助匈奴练兵对付汉朝,这下汉武帝勃然大怒,将李陵的家人全部诛杀,顺便也将司马迁以诬罔之罪处以死刑。

  这下子司马迁因为一席话遭到了无妄之灾,不仅没有保下李陵还被连累。

  但是我们知道司马迁是没有死的,他如果这时候死了,也就没有史记了,那么为什么司马迁被判处了死刑,却没有被处死?

  那因为按照当时的汉朝律法,被判处死刑的人有三种办法免死。

  第一种办法是世袭的爵位或者高位官职被抵消,从而免除死刑,但是司马迁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史令,所在官职不足以免罪,于是第一种办法无效。

  第二种办法是用钱赎罪,但当时的死罪赎金是五十万,司马迁虽然也是官三代,但是司马迁家中都是小官,很清贫,根本没有这么多钱。

  有人说了,没有可以借啊,这的确是个办法,但是司马迁加上他爹都是那种芝麻小官,并没有高官富豪的朋友可以资助,就算有也没人敢帮司马迁,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司马迁触怒了汉武帝也不止一次,是实实在在的将汉武帝得罪了,曾经还因为如实记录汉武帝的事,被汉武帝斥责了,再加上这次为李陵说话的是,哪些个高官富豪怎么也不肯因为司马迁去得罪汉武帝,于是第二种办法也是无效的。

  第三种办法就是用宫刑替代死刑,于是别无他法的司马迁选择了宫刑。

  这样的司马迁,真的是很冤枉。

  司马迁的判断是正确的,李陵确实是被迫投降的,并且被匈奴看看守得很严密,所以不得脱身,李陵是指在找机会逃跑。

image.png

  并且更重要的是,公孙敖带回来的消息是错的,并不是李陵为匈奴练兵,而是李绪,公孙敖故意带假消息给汉武帝,赌汉武帝会不会信,如果汉武帝不信,再次打探处是李绪为匈奴练兵,而不是李陵,公孙敖也可以推说,是打探消息的人传错了消息。

  这时候问题来了,公孙敖为什么要陷害李陵呢?

  因为公孙敖是李广利的人,与李家是政敌,自然不会帮李陵。李陵能以五千步兵歼灭一万多匈奴,这样的军事能力,比他爷爷李广还厉害,简直和卫青霍去病有得一拼,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战功赫赫的将才,重塑李家的神话。

  没想到刚刚冒点头的李陵,却被公孙敖的谎言和汉武帝的猜忌给淹没了。

  接下来我们书归正传,继续说司马迁。

  司马迁的一生围绕着两个词,“宫刑”和“史记”,“宫刑”令司马迁受尽屈辱,也令司马迁成就《史记》,这样的千年巨著。

  司马迁本来是一个做郎中的文官,为什么会对历史这么感兴趣呢,其实是因为司马迁他爹。

  司马迁他爹名叫司马谈,司马迁他爷爷叫司马喜,也不知道这个司马喜是做什么的,这个司马喜想来是有点钱的普通百姓。

  当时的汉朝可以用粮食捐一个末流的有爵位,按照当时的汉朝律法,有爵位的人家可以不用服兵役司马喜听说后,就捐了四千石栗米捐了一个九等五大夫的爵位,这样一来司马家就算有爵位了,不用出男丁打仗了。

  因为司马家有点小钱,所以司马喜也是有能力让家中的孩子读书的,于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就从小教导司马迁博览群书,后来司马谈还在去往长安做了太史令。

  然而司马谈去长安做官却并没有带着司马迁,因为而是嘱咐司马迁多多游历和读书。司马迁从小就听话,长大后又在父亲的指导下游历天下,之后来到了在长安的父亲身边。

  虽然司马迁的父亲只是一个太史令,但是司马迁对父亲非常崇拜,父亲专注工作的样子给司马迁留下了深刻印象,司马迁一点也不觉得太史令官小,而是认为太史令这个职位非常神圣。

  后来在因为司马谈的关系,司马迁在长安做了一个小小的郎中。

image.png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将目光转向了西南夷,经过了一系列的征战,平定了西南夷,之后汉武帝便派司马迁去治理新地盘的建设,后来司马迁又辗转安抚了邛、莋、昆明,知道第二年才回汉朝向汉武帝复命。

  由此可见,司马迁出了史记的功绩,也是有政绩在身的,不然汉武帝不会让司马迁管理那么多的地方。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因病没有就职,非常自责,不久就病情恶化,不久于人世,正巧这时,司马迁已经回来了,见到了父亲最后一面,父亲将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盘托出,并提出希望司马迁继承自己的意志,一定要完成史记的撰写工作。

  司马迁含泪答应了。

  后来司马谈去世,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官职,成为汉武帝信任的太史令,如果当时司马迁没有继承父亲的嘱托,可能当今世界就没有史记了,司马迁可能就会做一个文官,但是司马迁为了理想和父亲,依然决然的放弃了,为官上的更高追求,埋头于历史的撰写工作中。

  司马迁因为学识渊博,就见识广大,所以在撰写历史的时候,总是以非常公正而又犀利的角度看问题,得到了很多赞誉,毕竟司马迁曾经受教于名师董仲舒和孔安国。

image.png

  接下来就司马迁就经历了开篇的为李陵说话的事件,因为此次事件,导致了司马迁一生最大的变故,也是因为这次事件,司马迁的史记不在被汉武帝认可。

  当司马迁选着宫刑的时候,或许想着好死不如赖活着,但是真的遭受宫刑之后,司马迁沉寂了很久,认为自己无比屈辱,再不会坦荡的行走在世间了。

  但是想起父亲的遗愿,想起自己在撰写工作中不断增长的对撰写工作的热爱,司马迁重新振作了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司马迁本人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对国家乃至社会都意义深刻,其功绩足以名垂千古。

  所以后来司马迁就这样顶着人们异样的眼光,忍受着屈辱,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虽然自己的史记已经不被汉武帝认可,但只要史记存在,总有一天史记会流传下去。

  其实司马迁在宫刑之前已经有家室了,还有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也是比较安慰的事了。

  传说司马迁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刘弗陵时期的丞相杨敞,生下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杨忠后来做到了安平侯,小儿子杨恽,后来做到了左曹、中郎将、光禄勋。司马迁的女儿将史记一篇一篇拿来教导儿子,小儿子杨恽天资聪颖,喜欢读书,长大后更是对外祖父的《史记》非常感兴趣,认为史记文意深远,不该就此埋没,应该流传千古。

image.png

  所以杨恽向汉宣帝申请,批量纂抄《史记》,让天下人广为阅读,汉宣帝同意了,于是《史记》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史记》一书记载了从上古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的详细历史,其中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全书一共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制作宏大,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后世广为流传,被鲁迅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从《史记》的撰写中我们就可以看书,其中很多人物和战争,以及事件都力求有据可查,不靠近事实的一概不写,全书花费了巨大的心力,是司马迁一点一点翻阅史书典籍和实地考察得出的。

  不知道司马迁撰写自己的那一段的时候,怀抱着怎样的挣扎,才将自己的故事和盘托出的,想来也是十分的痛苦,但是痛苦中总是孕育着伟大。

  只是《史记》完成后,司马迁的结局并没有人记录下来,连司马迁的子孙也没有续写出来,司马迁这个人就像是完成了任务,彻底的消失在了历史中。

  司马迁一生,本来应该平顺无虞,却因为维护李陵一事而横遭灾难,不仅令人惋惜,幸好史记流传了下来,也算不辜负司马迁一生。

  司马迁其人,博学广识,忠孝仁厚,讲义气,公正客观,实在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人,所以才能矢志不渝地做一件事做到极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风云人物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还不知道:司马衷和刘禅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衷被称为史上最傻皇帝,智商连阿斗都不如,事实真的如此吗?  蜀国的刘禅一直被认为是傻皇帝的代表,他投降后,有一天司马昭问他是否想念蜀国,刘禅说:这里挺爽的,思念蜀国干嘛。随从郤正很无语,告诉他下次问起应该回答“先人的坟墓都在蜀地,我每天都惦记着啊”,这样才有逼格。后来司马昭又问起,刘禅就按他说的回答了。司马昭说...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山海关之战是影响了明清易代的重大事件,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李自成和满清及吴三桂的联军,在一片石打了一仗。自此后就一溃千里,直到李自成彻底败亡。这种情况,其实是很不正常的。为什么说很不正常呢?  因为李自成只不过是和满清军队打了一仗,就算打败了,他应该还有接下来的很多战争计划。比如,他还可以组织北京保卫战。就算北京保卫战打败了,退出了北京城,他还可以进行其他阻击战。要知道,李自成的军队...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麴义(又作曲义、鞠义),凉州西平郡人 ,生卒年不详,是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部下的将领,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早年在凉州,精通羌人战法,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在界桥之战,以八百兵大破公孙瓒两万步兵和一万骑兵。后来,由于自恃功高而骄纵不轨,被袁绍所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生平  叛韩就袁  麴义,一做曲义。汉灵帝年间,平原麴氏避难西平,成为当地的大姓,麴义常在生活...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司马懿真的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关于晋朝,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条有趣的评论:司马懿老贼透支了自己子孙的智商,所以晋朝是很糟糕的一个朝代,而且是第一个南迁的中原王朝。这句话其实有几分道理,晋朝皇帝的素质相对于汉、唐、明等大统一王朝确实比较差,而且还出了晋惠帝司马衷这样千古笑话,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晋朝的君主都是昏君,除了...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对蜀汉后主刘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禅是真的扶不起来的阿斗吗?  刘禅阿斗在历史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禅是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然而流程却丝毫没有继承下他父亲刘备的光荣的性格和美德。不仅没有雄才大略和诗人的眼光,而且还很快把他父亲所多年打下来的江山挥霍一空了。  很多人都说刘禅是被他父亲当年为了笼络人心摔了一下而摔傻了。但是也有更多的人认为,刘禅本来就...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风云人物

  •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 十三阿哥胤祥文武双全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 有哪些与袁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 雍正登基之后为何没有立刻对胤禩动手?
  • 刘备当初都能重用魏延 诸葛亮为何不好看魏延
  • 历史上夏侯惇在曹魏集团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 乾隆知道自己要继承皇位后 乾隆为什么会忘天痛苦
  • 康熙临死前如果不传位给雍正 雍正最后会不会造反
  • 朱标有25个兄弟 他们为什么不去争夺太子之位
  • 关羽和魏延赡养士兵最后都跑光了 赵云为何没有发生这种事情
  • 历史上曹操败走华容道的真相是什么样的?
  • 康熙早年时期擒住鳌拜 康熙晚年时期为何后悔了
  • 朱高炽十几年监国却坐了一年皇帝 朱高炽为何如此短命
  • 历史上钟繇的生平经历如何?有何作为
  • 李渊退位后的太上皇生活如何 李渊到底生了多少个孩子
  • 有关于太子朱标的死有三种说法 其中哪一个最可信
  • 许田围猎时刘备没有杀曹操,是因为什么?
  • 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 皇太极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
  • 历史上的魏延到底是怎么死的 正史和演义差距有多大
  • 郭汜: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与李傕等人互斗多年
  • 赵云十分重情重义又铁骨铮铮 刘备为何重用魏延也不用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