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赵国在长平之战大败,真的只是赵括的原因吗?其实不然

赵国在长平之战大败,真的只是赵括的原因吗?其实不然

  要想知道长平之战赵括输的原因,需要先知道以下几点。一、赵国本是四战之地,廉颇率领赵国兵卒和秦军对峙长平时,李牧正在率军戍边,防备着匈奴人。这便说明当时的赵国未能倾举国之兵来抗秦。二、长平之战发生的导火索:公元前262年,白起统率秦军奔袭占领了韩国的野王。随后韩国的上党郡,对于韩国而言变成了一块飞地。

image.png

  面对韩国即将灭国的局面,韩王决定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此来议和。谁曾想上党郡郡守冯亭却不愿投降秦国,冯亭更是私自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

  注意,此时是秦国在主动进攻韩国。

  这说明什么?说明秦军为此做足了准备,粮草供应是很充足的。另一边赵国君臣们商议后决定,接收上党郡。此时的赵国已经好几年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了。这又是为何呢?这是因为长平之战发生前,赵国接连几年大旱,粮食减产,无力向外扩张领土。

image.png

  赵国君臣意识到了,得到上党郡赵国可以遏制秦国的攻势。但赵国君臣们却没有忘了,此时的赵国正处在粮食减产的阶段,赵国并没有资本和秦国打一场倾国之战。长平之战就是在这一前提背景下爆发的。

  秦军主动进攻,即使不胜最多也就是损失兵卒。赵国被动防守,战火烧到了自己的领土上。即使赵国赢了,赵国农户们也将错过种植粮食的时机。随之赵国粮食减产的情况会更加严重。长平之战前半段,是王龁统率秦军带足了两年粮草,从咸阳城水陆并进,向上党进发。王龁在赵将廉颇的严密防守下,毫无建树可言。于是秦王便派白起前往长平,去主导秦赵两国间的这场倾国之战。

  廉颇面对作战经验丰富的白起,可不敢马虎大意。于是廉颇便采取了被动防守的战术,廉颇的战术并没有错,但连年大旱的赵国已经吃不消了。

  在秦国的反间计之下,赵王决定用赵括换掉被动防守的廉颇。当时的赵括是带着赵王的命令来到长平战场的。赵王命令赵括,主动出击尽早结束长平之战。当时秦赵两国投入这场战役的总兵力是,秦国47万,赵国50万。数字显示应该是赵国略微占一点优势。其实不然,双方实际用于作战的甲士是秦国17万,赵国15万。秦国运输粮食的民兵为30万,而赵国是35万。主力士兵秦军是稍占优势的。

  秦赵两国间的长平之战,进行到最焦灼的时候。秦王嬴稷更是亲自到河东地区征兵,他将河东地区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调往了长平。秦军这支增援部队在向长平战场进发时,更是从太行第二陉绕道奔袭了大粮山。大粮山一役,秦军增援部队不但切断了赵括麾下大军的粮食供给,他们还俘虏了看守粮食的十万赵国民兵。

  一边是不惜打一场倾国之战的嬴稷,一边是急于结束长平之战,临战换将的赵王。这样场战役赵军怎能不败?

  就在赵括麾下大军粮草供应被切断的时候,更雪上加霜的事情来了。急于突破的赵括,竟然率军进入了白起提前设下的埋伏圈。史料记载这是一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斗。秦赵两军,在各自死伤了将近十万士兵的情况下,赵括身死。

  随之被断粮的赵国兵卒,更没有斗志进行抵抗了。随后白起为了不让赵国青壮回归赵国,当即下令坑杀赵军40万人(包括被俘的民兵)。

  一场大战下来,赵国损兵将近50万,而秦国也损失了近30万兵卒。此战过后赵国再也不具备争夺天下的实力,天下间也再没有一国能独自抗衡秦国。

  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本打算乘胜追击灭了赵国。但秦国丞相范睢嫉妒白起所立战功。于是在范睢的怂恿下,嬴稷接受了赵国割让六郡的议和条件,让白起撤军。后来白起因拒领嬴稷,攻打邯郸的诏令,被嬴稷赐死。

  等到公元前257年,王龁率领秦军围攻赵国邯郸城时,秦军却遭到了赵、魏、楚三国联军的联手抵抗。秦军大败折损兵卒近20万。第一次邯郸城之战秦军大败,也让秦国不得不暂时放缓统一天下的脚步。但即使秦军损兵折将再多,他们也依然走在主动进攻的道路上。坐拥关内之地,让秦国不必为粮食担忧,守住了函谷关的秦国更是只有主动出击,没有被动挨打的份。等到秦国重新积攒实力,到了嬴政这一代,天下再无秦军的对手。最终秦国在嬴政手上,完成了几代老秦人统一天下的夙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