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清缅战争为什么会爆发?清缅战争对双方分别有什么影响?

清缅战争为什么会爆发?清缅战争对双方分别有什么影响?

  对清缅战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清缅战争是18世纪末清朝和缅甸贡榜王朝两国围绕边境地区的领土和资源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以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以1769年11月16日双方签订停战合约收场。历时7年,清朝虽然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服,但是并未能获得战争的真正胜利。

  缅甸,是位于中南半岛的一个国家,对于这个邻国,我们并不熟悉,大多数国人对其的印象可以用几个重点词概括,其中就包括内战,时不时就有新闻说缅甸内战把炮弹打到我国境内。任何一个国家,只要陷入内战都不会太富裕,缅甸的经济也比较落后,但想想曾经,缅甸一度是东南亚无可争议的霸主,差点就统一了东南亚。

image.png

  缅甸能够当上霸主自然是有底子的,在历史上,缅甸一直是东南亚地区比较强大的地区,由于与古印度和中国两大文明区接壤,缅甸掌握着古印度和中国的一条商路,《汉书》就对此有所记载。

  位于两大文明交汇区的缅甸受到两种文明的熏陶,开化程度远高于东南亚其他地区,在这些地区的人们还在丛林里欢腾的时候,缅甸这片已经开始农耕了。文明开化先放到一边,当缅甸这个地区第一次出现初步统一的国家,已经是公元11世纪了,蒲甘王朝征服了诸多部落小邦,建立了涵盖今天缅甸大部分区域的政权,为缅甸的崛起打下基础。

  蒲甘王朝还未实现统一东南亚的大业,蒙古铁蹄已然南下,元缅战争以蒲甘王朝的战败而告终,蒲甘王朝成为元朝属国,不久后灭亡,缅甸重新分裂成众多小邦,其中就有东吁王朝。经过数百年战争,东吁王朝终于在16世纪统一了缅甸大部分地区,却又逐渐走向分裂,于18世纪初被贡榜王朝取代。

  贡榜王朝是缅甸最后一个王朝,却将缅甸推向极盛,它不仅统一了缅甸全境,还积极对外扩张。经过前三位君主的积极治理,缅甸吞并了印度东北部的曼尼普尔王国、中南半岛东部的老挝,又将东南亚另一大国暹罗摁在地上摩擦,成为东南亚名副其实的霸主。

  这时候,安南处在内乱,柬埔寨和马来亚也不太平,一盘散沙的群岛诸国更加不可能是缅甸的对手,按理说,只要缅甸花点时间消化,化解暹罗等新占地的反抗情绪,再进一步统一东南亚并非不可能,而且这时候印度也不统一,调转枪口往西发展也有可能,但缅甸偏偏要将手伸向东边,也就是我国云南。

  清朝此时也处在极盛的乾隆时期,但天高皇帝远,缅甸并不认为清朝有多可怕,先是凭借军力压服清缅边境上的诸多土司,然后开始派出小股部队向清朝境内的土司强制收税。

  处于中缅两国边境上的土司可以说是两边不是人,为了自身安全考虑,他们往往会买两份保险,既向清朝交税,又向缅甸交税,但清朝境内的土司不同,有些屈服于缅甸的兵威,交了;可有些觉得我在大清治下,干嘛要向你缅甸纳贡?所以就上报了云南地方官府。

  云南地方官府却搞绥靖政策,也就是不抵抗,就知道和稀泥,觉得就是缅甸那边土司抢个劫而已,又不是缅甸官方宣战,没必要上升到两国交战的地步,甚至有当地人主动出击擒杀缅兵,还被以“杀良冒功”的罪名处死。

  清朝方面这么怂,自然增长了缅甸方面的野心,继续骚扰抢劫,还升级到掠夺人口的地步。消息报上去后,躺在温柔乡的乾隆帝火了,决定给缅甸以颜色。

  当时清朝终于拿下了准噶尔部,又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取“旧土新归”之意,将之命名为新疆,这可让乾隆是龙心大悦,觉得缅甸也不过是个练级的小怪。但其实,清军的战斗力较入关时已经大为下降,而且武器方面甚至不如缅甸。

  说个后话,清缅战争后, 一些参加过清缅战争的将领,目睹了缅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清朝火器技术落后,就上书请求向西方购置先进的枪支,雇佣西方军事技术人员,仿制枪支,增强自身国力。

  可乾隆不是康熙,康熙喜欢造大炮,乾隆觉得“骑射乃建州之本”,火器那玩意威力还没弓箭大,本来八旗兵就对骑射技艺松弛了,再加上依赖火器,只会更菜,还是算了。这个算了,对清朝的影响甚至超过清缅战争本身。

  说回清缅战争,这场战争一共打了四次,清朝四战皆败,只不过第四战是两败俱伤罢了,缅甸也损了大半的血。

  第一战的指挥是云贵总督刘藻,他只调派了云贵所属军队追剿,却只擒获5人,对缅军毫无威胁,缅军抢够了东西才撤。可撤退和逃跑本来就很像嘛,刘大人一不小心就“看错了”,给北京的皇上写奏折说"缅人望风遁走,清兵大捷"。“大捷”仅仅三月后,缅军再次入侵车里,并将其占领,还给清朝发文,宣布车里为缅甸领土!

  刘藻急忙命三千绿营兵围剿,结果有一路清军被缅军埋伏,大溃而逃。乾隆闻奏大怒,将刘藻革职,刘藻惶恐不安,最终自刎。首战败北,乾隆多少认真了点,派出了器重的边疆大吏杨应琚,将其由陕甘总督调任云贵总督。

  杨应琚先派出了小股部队进攻缅甸境内,由于缅军料到清军会进攻,早已撤退,清军轻而易举就攻占缅甸两个土司辖地。可缅甸早已坚壁清野,清军什么都没捞到,反而给高层造成一种缅甸很弱的假象。

image.png

  云南很多官员包括杨应琚都被这种假象所蒙蔽,认为缅甸内部分裂涣散,不足为惧。前线的云南都是如此,远在万里之外的北京就更别说了,乾隆得了杨应琚的奏折,又翻了翻《明史·云南土司传》,觉得缅甸在明朝时就臣服中原,看来也是个弱鸡,哪有准噶尔难对付?乾隆下令杨应琚要少花钱、少用兵解决此事。

  殊不知,此时缅甸的重心放在进攻暹罗上,暹罗大城王朝的都城已经被缅甸团团包围,缅甸没有过多的兵力侵略清朝,而清朝对缅甸和暹罗的情况一无所知,朝野上下都以为只凭云南的万余绿营兵就能解决缅甸。

  在自大的支配下,清军主动发起了进攻,尽管清军人数多过缅军,但清军的劣势更多,云南的绿营兵几乎没怎么上过战场,作战意志薄弱,武器又不精良,带兵将领普遍能力不强,统帅杨应琚又是文人出身,不懂军事,这些因素加起来,导致清军屡战屡败。

  战败是一回事,战报上却清晰地写着:“清军屡战屡胜,杀敌万人”。这慌扯得有点过了,刚刚过去的平定回疆打了百余仗,也就歼敌万人,云南才打了几仗就歼敌万人,你当砍瓜切菜呢?乾隆再一看地图,尼玛交战地点全在大清境内,越打离着内地越近。

  乾隆派人一探,顿时勃然大怒,下令赐死杨应琚,同时派满人新秀明瑞接任云贵总督,继续主持对缅战事。这时候,缅甸已经拿下大城王朝,暹罗只剩下残余军队反抗,缅军大部开始撤回国内。

  两次战败,皆有轻敌因素,搞笑的是清朝朝廷仍然认为缅甸能够轻易拿下,战败只是因为绿营兵太废!而且清朝对藩属国情况一无所知,暹罗已经被缅甸灭亡,乾隆竟然还在担心灭掉缅甸后缅王逃亡暹罗!

  明瑞是一员悍将,在平定新疆中,也立过不少军功,前往云南前是伊犁将军,已经是新疆大员了,但他跟乾隆一样,轻视缅甸,所以他的最终结局基本注定了。

  灭掉了暹罗,缅甸可算是腾出手来了,清军增兵,缅军也增兵,明瑞的认知却还停留在上一仗,最终陷入缅军重重包围,重伤后自缢身亡,其他参战者或战死或被俘或自尽,清朝惨败。乾隆第三次大怒,并开始准备第四战。

  三战皆败,清朝终于开始搜集情报了,知道缅甸不再是曾经的分崩离析,而是新兴的强权国家,暹罗已经被其所灭。三战下来,缅甸却不想打了,多次给清朝送去求和文书,盛怒之下的乾隆自然全部撕掉,下令组建精兵强将,誓要拿下缅甸!

image.png

  尽管败了三次,但乾隆仍然认为拿下缅甸不是问题,因为他这次派出去的已经是清朝顶级将领了,重臣傅恒为经略,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舒赫德为参赞大臣,鄂宁为云贵总督,军队也换成八旗兵,还调了水师参战,这样的阵容,清朝拿不出几副的。

  然而,缅甸也倾尽国力,与清军交战厮杀,再加上环境优势,远道而来的清军将士有不少都染病身亡,就连主帅傅恒也卧病在床。经过一番鏖战,清军杀缅军水师2000人、陆军1500人,总兵吴士胜、副将军阿里衮、水师提督叶相德相继病死,清军和缅军可谓两败俱伤,尽管清军占据微弱优势,但却几乎不可能灭掉缅甸,参战清军厌战情绪高涨。

  缅军也一样,缅军统帅诺尔塔明白缅甸无力支撑与清朝的长期战争,再打下去就得废了,所以双方不约而同地丢开了远方的君主,自行决定议和停战。几经交涉后,缅军14名将领与清军12名将领谈判定议画押,互赠礼物,正式停战。这场延续多年、花费清朝911万两白银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然而,议和是乾隆和缅王都不想看到的,缅王直接就把议和书撕了,压根不想向清朝称臣,直到18年后缅甸国力不行了,要跟清朝搞好关系才派出使节奉表纳贡。

  而乾隆要等18年后才能看到缅甸入贡,当时那心情能好才怪了,可他也清楚要再次动兵很困难,水土问题就非常头疼,第四战清兵非战折损比战损还多,傅恒回北京两个月就病死了。再加上小金川再次叛乱,土司问题才是重点,乾隆只能跟缅甸打外交战,互相口诛笔伐,却谁也不敢打了,缅甸消耗不起,清朝的钱粮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这场清缅战争对参战双方而言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双方都不是胜利者,非要说胜利者的话,那也只能是暹罗了,由于缅甸在战争中消耗甚巨,郑信带着残兵败将竟然击败了缅甸,建立吞武里王朝,随后的曼谷王朝更是延续至今,缅甸多了个头疼的对手,统一东南亚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