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京师保卫战中,于谦起到了什么作用?

京师保卫战中,于谦起到了什么作用?

  北京保卫战,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1449年十月,一场战争的阴云笼罩在繁华的大明都城北京城上空,这场战争差点就让北京成为蒙古人的都城,大明也差点要改朝换代。这场战争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

  公元1449年,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下午,北京德胜门外陆陆续续来了一些狼狈不堪的士兵,这些人正是跟着明英宗征讨瓦剌的士兵,他们带回来一个令人十分震惊的消息:五十万大军被瓦剌的两万骑兵大败,士兵所剩无几,这些人是从河北的土木堡逃回北京来的。

  就在大明王朝从上到下人心惶惶的时候,瓦剌首领也先此时率兵退回蒙古草原,想着休整过后一鼓作气席卷明朝江山,重建大元帝国。也先想利用俘虏的朱祁镇对明廷进行讹诈,企图不战而胜,于是决定让自己的弟弟伯颜帖木儿看管朱祁镇,尽量地好好照顾加以拉拢。此时的朱祁镇想的是也先应该只是想要一点钱财,于是向伯颜帖木儿请求写一封信给朝廷让他们用钱来赎回自己。太后和皇后接到信才知道皇帝被俘,并且还在人世的消息,皇宫此时已经乱作一团。第二天太后和皇后就把宫中的奇珍异宝装了八匹马运到了也先那里,但是朱祁镇并没有回来,金银财宝也石沉大海。皇宫之外,明英宗被俘的消息也都传遍了,城中的富豪纷纷将财产运到南方,街头巷尾混乱不堪,人心惶惶。

image.png

  八月十八日,孙太后泪流满面,召集群臣公布了英宗被俘的消息,希望众大臣能以国事为重,共商对策。第一个发言的是翰林侍讲徐埕,徐埕是南方人,一直想着迁都南京,早在土木堡之变前就将家眷和财物运到了南方,此时徐埕说:"五十万精兵良将已在土木堡全军覆没,京城只剩不到十万的老弱残兵,如何御敌?如果敌人来攻,京城一旦失守,大明江山就保不住了,不如将都城迁到南京,即便京城失守,还可以划江而守保住半壁江山"。许多人听完觉得有些道理,但是就这样放弃京城又于心不忍,毕竟很多人的祖宗坟墓都在北方,一旦南迁,就会沦为他乡之客。

  这时七十多岁的礼部尚书胡滢说:"我能往,寇亦能往,迁都绝不是完全之计。"侍郎于谦接着说:"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动则大势去矣,岂能轻易放弃。宋朝避敌南迁,最后还是灭亡。为今之计只有激励军民,征召勤王兵马,誓死保卫京城,不能有任何别的打算。"他又看着徐埕厉声说:"凡是主张南迁,轻易放弃京城的,就是千古罪人,理应当斩。"这番发言立即得到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修撰商辂等人的响应,孙太后也为之动容。最终在场的人达成一致,誓死保卫京城。

  孙太后命令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监国,又命令于谦以代理兵部尚书的身份承担保卫京城的重任。于谦领命后迅速安排城防保卫工作,他迅速收编从土木堡逃回的士兵,招募新兵,飞调南北两京的预备队伍以及沿海防倭的队伍,前来保卫京城。当时在通州官仓有数百万石的存粮,有人建议烧掉,于谦不肯,他请朱祁钰下令预发京城官员九个月的俸粮,士兵六个月的饷粮,让他们自己去领,并且还发动京城百姓运粮,能运回二十石的给白银一两。命令一下全城上下,不分昼夜的运粮,不出几日城中家家都有存粮人心安定。经过几天的整顿,京城防务井然有序,士兵各守岗位,军心振奋。

  八月二十一日,朱祁钰正式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虽然人心暂时安定,但是大家的怒气未消,朝廷必须要追究土木堡惨败的罪责。八月二十三日朱祁钰正式理政,左都御史陈镒等人上奏,应对祸首王振公布罪状,灭门抄家。面对这样的场面,朱祁钰有些犹豫不决,挥手让大臣们先退下。但是百官伏地痛哭不肯起身,王振的爪牙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厉声斥责百官说:"王振已经死了,你们还啰嗦什么。"给事中王竑怒不可遏,一把抓住马顺的头发说:"你与王振同属一党,祸国殃民,早该正法,今天还敢放肆,岂不是自己找死。"说完在马顺脸上狠咬了一口,疼痛中的马顺将王竑推倒在地。

image.png

  此时百官的愤怒达到了极点,蜂拥而上,对马顺拳脚相加,没一会儿就将他打死在左顺门。朝堂之上一片混乱,年轻的朱祁钰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就想往后宫跑,但是于谦拉住他的衣襟说:"王振罪大恶极,立即灭门抄家,马顺助纣为虐,大家义愤填膺当场打死,应当概不追究。"最终朱祁钰答应下旨,百官才安心。随后大家又要求处死王振的死党太监毛贵,王长随,朱祁钰也同意了,百官又将两人当场打死,与马顺的尸体一起放在东安门外示众。全城军民听到王振及其党羽被处决的消息后,人心大快,更坚定了保卫京城的决心。

  此时,也先已经开始行动了。瓦剌进攻宣府时,也先带着明英宗高呼宣府总兵杨洪开门迎接,但是被杨洪拒绝了。巡抚罗亨信更是仗剑坐在城楼上下令说:"敢言开门者,斩!"也先只得先行退兵。守城将士回京请示,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并请朱祁钰下令,不论也先带着明英宗去哪,都不许开门迎接,如有疏忽,军法从事。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为了打击也先讹诈的阴谋,大臣们认为要拥立一位新皇帝。朱祁钰才最合适的人选,虽然立朱祁钰为帝不符合大明的祖制,但是这一提议还是得到了孙太后的赞同。但朱祁钰当时没同意,怕自己的哥哥回来,自己会面临尴尬的境地。于谦劝说道:"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朱祁钰这才同意。

  九月六日,朱祁钰在群臣的拥立下即位,史称明代宗,尊英宗为太上皇。朱祁钰虽然年轻,但是非常信任主张抗战的大臣,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扭转了危险的局势,受到了军民的拥护。也先听到明朝立了新皇帝后,十分扫兴,手里的王牌成了没用的太上皇。这时投敌叛变的太监喜宁建议也先趁着明朝刚立新帝,内部不稳时进攻北京。十月初,也先纠集各路兵马带着英宗大举南侵。朱祁钰接到军报后命于谦提督各营军马,统一指挥。面对军中的不同意见,于谦坚决主张出城迎敌,他命令兵部侍郎吴宁驻守城内,处理一切事务,自己出城布阵于德胜门外,亲自迎击瓦剌主力。此时京城共有将士二十二万人,分别列阵与京城九门之外,准备迎敌。一场决定大明王朝命运的大战即将开始。

image.png

  十月九日,于谦下令紧闭京城九门,作战期间一律不得开门,临阵退缩者,斩。此时,将士手握刀枪,严阵以待,他们只有奋勇杀敌,击退敌军才能有一线生机。十一日黎明,瓦剌军的前锋到达西直门外,于谦立刻派出副总兵高礼、毛福寿迎头痛击,短暂交锋过后斩敌军数百人,生擒头目一人。首战告捷,军心振奋,当天夜里于谦又派出精兵袭击瓦剌营地,大有斩获。也先本想趁势迅速攻下北京城,但是一天之内连吃败仗,锐气以挫。

  进退两难的也先,于十三日全力进攻德胜门,于谦亲自督战,命令石亨伏兵于民房内,以小队骑兵诱敌,敌军万余精骑前来攻城时,伏兵齐起截断敌人退路。副总兵范广从正面迎击,火炮、火铳齐发,也先的弟弟孛罗和大将毛那孩先后中炮阵亡。敌人残军于败退后转攻西直门,企图侥幸一胜,正遇到明军都督孙镗的队伍,当即予以迎头痛击,石亨也从德胜门赶到,前后夹攻,城上守军也发炮助战,敌军受到重创,溃不成军从,仓皇败退。这是两军自土木堡之役以来,头一次大规模正面交锋,也先的主力军就损兵折将,从此一蹶不振。

image.png

  次日,于谦派副总兵武兴、都督王敬主动出击,先后猛攻瓦剌军营。瓦剌军拼命抵抗,在激战中,武兴被流矢射中阵亡,明军小挫。但是附近的百姓得到消息后,自发前来支援,用砖石猛击敌人,由佥都御史王竑和副总兵高礼、毛福寿率领的援兵及时赶到,四面猛攻,敌人全面溃退。

  从十一日到十五日,战事相持了五天,瓦剌的进攻受到坚决的反击,死伤惨重。也先觉得攻城无望,有探听到明朝各路勤王兵马就要来到,自己的后路很可能被切断,无奈之下决定撤兵。十五日夜间,瓦剌军全部撤退,早已准备好的明军将士马不停蹄,连夜猛追,在霸州附近追上了瓦剌兵,夺回了被虏走的一万多明朝百姓和大批的牲口。十七日,也先残军狼狈逃出紫荆关,退回漠北。

  北京保卫战一共只有五天,就是这短短五天,于谦和他领导的众将士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挽救了大明王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