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名著经典 《清代名人轶事》科名类·卷四记载了哪些内容?

《清代名人轶事》科名类·卷四记载了哪些内容?

  ◎龚尚书怜才

  合肥龚尚书怜才下士,嘉惠孤寒,海内文流,延致门下,每岁暮各赠炭资,至称贷以给客。马殿撰世俊未遇时,长安过夏,佗傺特甚,袖文质公,公读竟叹曰:“李峤真才子也。”赠金八百,为延誉公卿间,明年辛丑,马遂大魁天下。公卒,竹垞挽诗有云“寄声逢掖贱,休作帝京游”者,盖深惜之也。

  ◎谢启祚老女出嫁行

  乾隆间,粤东诸生谢启祚,年九十八,犹入秋闱,以年例当早邀恩赐,大吏每列其名,辄力却之,曰:“科名定分也,老手未颓,安见此生不为耆儒一吐气?”丙午乡试,果中式。谢戏作《老女出嫁诗》云:“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照镜花生靥,持梳雪满头。自知真处于,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

  时同榜有十二龄童子抚君某。《鹿鸣宴纪盛》诗有“老人南极天边见,童子春风座上来”,一时传为佳话。明年应会试,特恩授司业衔。又三年,恭祝乾隆帝八旬万寿,晋秩鸿胪卿。濒行,赐诗额以宠之。又十数年卒,盖寿近百二十岁矣。有见其朱卷履历者,先后三娶二媵,举十三男、十二女,孙二十九人,曾孙三十八人,元孙二人。此君非特登科,年齿之高,当为清朝第一。即家门鼎盛,子孙众多,恐亦罕与比俪也。

  ◎汪容甫吓死小孟

image.png

  江都汪容甫先生中,郡中之硕学,乡人艳称为无书不读者也。先生在庠时,每学使按临,无岁无科,先生皆首列,无敢易者。而孟公督学江苏,则契先生为尤至。盖前此诸公于先生多以名誉相拔识,而文章高妙处,时有非诸公目力所及者,非必为真知己也。惟孟于先生,斧凿适相当。孟不负先生,先生亦不负孟也。某年孟公校士至扬州,既入场,窃迹先生所坐号,背影觇之。

  适先生文成,整卷毕,掷笔拍案曰:“今日当吓死小孟矣。”孟匿笑而去,先生不知也。逾日,视案出,先生竟无名,观者大哗。先生亦自失,默诵所为文,无可疵者。方惊愕间,而院门闭复启,炮再九鸣,又四人扛一案亭出,糊壁后,则大书曰:“超超等第一汪中”七字也。众论翕然,先生亦自善,然不知孟之命意也。翌日复试,唱名至,孟笑谓先生曰:“前日小孟未吓死,昨日当吓死小汪矣。”先生始冁然,知为前言之戏报也。然自是益重视孟为知己。

  ◎曾文正入翰林

  曾文正公国藩,成进士时,殿试列三甲。故事,三甲多不入翰林,国藩大恚,即日买车欲归。时劳文毅公崇光,已官编修,有名公卿间,因往慰国藩,固留之,且许为尽力。归,即约善书者数人,馆之家,又假亲友仆马各十,鞍辔以待。国藩已试出,急写其诗,分送贵要。既而国藩果列高等,入翰林,然国藩终以不登二甲为恨。至督师两江时,偶与宾客语及“如夫人”三字无对,李元度应声曰:“同进士。”曾色变,李亦惭悔,久之乃解。

  ◎彭雪琴之知遇

  彭刚直公,不能作楷书,试卷誊正,往往出格,九应童试,皆坐是被斥。时浙人高某,视学湖南,尝微行物色佳士,不可得。最后过刚直故里,闻读书良苦,循审所习,似非制艺,异焉。再视,屋宇甚陋,门有联曰:“绝少五千柱腹撑肠书卷;只余一副忠君爱国心肝。”

  书势雄杰,不颜不欧,似未曾学者。叩邻右,得刚直名姓及其家世,知必应试,遂心志之。是岁按临长沙府属,得一卷,书势雄杰,似曾经眼,恍然有所感触,竟拔置第一。迨揭晓,果系刚直,大悦。参谒时,历述所见告之。刚直感恩知己,请列门墙,执师生礼。高致仕后,子若孙倦读,淫博不能世其家业,而彭已贵,为择地筑园墅报之,即今西湖高庄是也。

  ◎春在堂

image.png

  嘉、道以后,殿廷考试,尤重字体。道光庚戌,吾浙俞荫甫太史樾,成进士,素不工小楷,复试竟冠多士,人咸诧焉。后知由曾文正公,盖公方以小宗伯充阅卷官,得俞文极赏之,且因诗首句云:“花落春仍在。”谓与小宋“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存半面妆”无异,他日所至,未可量也,遂第一。

  进呈后,俞典学河南,以人言罢职。同治四年,寓书于公,述及前事,且曰:“由今思之,篷山乍到,风引仍回,洵符落花之谶矣。然穷愁著述,已及百卷,傥有一字流传,或亦可云春在乎?”因自颜所居曰“春在堂”。

  ◎考对

  彭芸楣尚书督学浙江,试湖府属三学生员,以“没齿”、“被发”、“易牙”三句命题。有数人抄袭刻文,惟归安张桂森,出场后将所抄坊本,搜买略尽,署中不及吊查,以此食饩。其余一字不移者置二等,误钞者置三等,人皆笑之。

  比发落,尚书唤其人近案曰:“余往曾督学某省,按临时唱名既毕,退坐堂上,援笔将出文题,一教职忽趋前曰:‘禀大人,此地地近蛮夷,向来应试者从无作文例。’余愕然,问‘然则所考云何?’教职对曰:‘出一对足矣,但字不可多,只消一字已足。’余初闻不胜怪叹,既已无可奈何,姑出一‘柴’字与之。于是诸生皆攒眉摇头。及卓午,忽一生前来交卷,展视其左行,对一‘炭’字。教职在旁谓余曰:‘此卷当置第一矣。’余思以炭对柴,何以当置第一。忽又一人来卷,则其旁仍添一柴字。余怒,将责之,教职曰:‘大人勿怒,此卷已可置第二矣。’余怒曰:‘此人仍对一柴字,奈何云当拔置第二?’教职曰:‘大人若不信,试看以下,并此柴字忘之矣。’既而竟无一人来交者,始叹其言不谬。今汝等以髫年所诵习者,钞写不遗一字,记性却佳,不然则平日温故之功,亦可自取,故姑取二等,以为勤读者劝。”又指二人曰:“若汝辈卷中脱讹太多,想此调不弹久矣,今后当再加温习,若来年仍蹈覆辙,定置劣等,将不免四十板子也。”遂命左右取其所钞刻文字一部与之,逐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名著经典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一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一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靖康中帙六。  起靖康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庚寅,尽其日。  二十四日庚寅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再上奏。  书云:伏承御书特加温谕寻绎研味言悉由衷敦固欢好益光圣德陛下既全始终质诸天神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等永念同盟敢不只畏中山河间两府亦望差近上亲信之臣严赐敕旨令从随少宰专行管勾交拨疆界据喝下金帛拟准见御宝文字续次交送近者猥被圣恩赐致内乐百馀人不欲使去父母之邦因乞放还辱从所请感戴之至无任下情外据所割三...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三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三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靖康中帙。  起靖康元年二月一日丁酉,尽四日庚子。  二月一日丁酉朔姚平均数仲劫金人寨不克败绩杨可胜被执为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所杀。  中兴遗史曰:先是朝廷大臣皆主和议唯李纲非之及种师道至议论与纲同上意颇和。又姚平仲以士不得速战有怨言达於天听上一日遣使伍辈促种师道战师道奏请召大臣熟议之君子谓师道主张不定其意在乎!败则分谤也。乃与李邦彦李纲吴敏同对於福甯殿皆言可击上问兵期师道请过春分节上以为缓...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五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五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靖康中帙。  起靖康元年二月五日辛丑,尽其日。  德安府进士张柄上书乞罢蔡懋复用李纲种师道。  臣谨按尚书右丞行营使李纲忠亮刚方有为有守功在社稷泽被生灵万口一谈神人系命方金贼(改作师)犯阙而奋不顾身自请督战盖陛下之裴度也。臣窃见纲於瞻对之际不能无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未授首臣无还期之言是宜陛下待以心膂之任无或携贰比闻出师攻贼为统制将校不肯入敌马前退衄遂策废罢成命已行兵民失措为(删此字)忠义解体矣。...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二年里记载了什么?

  谷梁赤所撰的儒家著作《春秋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那么此书在哀公二年里记载了哪些事?  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取漷东田,水郭东,未尽也。及沂西田。沂西,未尽也。癸巳,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绎。三人伐而二人盟何也?各盟其得也。  夏,四月丙子,卫侯元...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三年里记载了什么?

  谷梁赤所撰的儒家著作《春秋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那么此书在哀公三年里记载了哪些事?  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此卫事也,其先国夏何也?子不围父也。不系戚于卫者,子不有父也。  夏,四月甲午,地震。  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言及则祖有尊卑,由我言之则一也。季孙斯、叔孙州仇帅...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名著经典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一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三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五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二年里记载了什么?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三年里记载了什么?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四年里记载了什么?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七年的原文是什么?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八年的原文是什么?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九年的原文是什么?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五年里记载了什么?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十年的原文是什么?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六年里记载了什么?
  • 薛丁山征西第71回:御花园打死张保,劫法场惊死高宗
  • 红楼梦贾母是造成贾府衰落的最大推手吗?
  • 红楼梦中众多女子中,有哪些人的结局比较好?
  • 红楼梦中黛玉怒怼周瑞家的是什么原因?
  • 红楼梦中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是如何评价晴雯的?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十一年的原文是什么?
  • 红楼梦中戏班解散后,十二戏子都去了哪里?
  • 薛丁山征西第73回:薛刚一祭铁丘坟,武则天借春天顺
  • 薛丁山征西第72回:武后下旨捉丁山,三百余名尽遭灾
  • 薛丁山征西第75回:薛刚三扫铁丘坟,西唐借兵招驸马
  • 《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薛丁山征西第74回:骆宾王移檄起义,薛刚二扫铁丘坟
  • 《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九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