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名著经典 红楼梦中王夫人的真实形象如何?为何说她佛口蛇心?

红楼梦中王夫人的真实形象如何?为何说她佛口蛇心?

  红楼梦中王夫人的真实形象如何?为何说她佛口蛇心?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一提到王夫人,大多数人会觉得这就是个负面人物,因为她害死金钏和晴雯,发起抄检大观园这种愚蠢的事情。口里念佛,内心歹毒,毫无慈悲怜悯之心,所以不了解她的人对她的评价往往是佛口蛇心这个成语。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一、金钏儿跳井事件的前因后果

image.png

  首先,金钏跳井是因为王夫人要撵她出去,那发生了什么要把金钏撵出去那么严重?在第三十回,宝玉无聊,来到王夫人房里,金钏以为王夫人睡着了,居然跟贾宝玉说:“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

  这是在说贾环和彩云在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很有可能是让贾宝玉去捉奸,且不论有没有这回事,金钏都有调唆宝玉与贾环不和的嫌疑,这让王夫人怎么不生气,所以王夫人打了金钏一巴掌要撵她出去。

  原文写王夫人“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这次是真的生了大气。有人会说没打过丫头不能说明她就是宽仁慈厚,王熙凤平时也没弹过平儿一指甲,除了那次生日捉奸贾琏的时候,难道也要说王熙凤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了?

  注意,王熙凤只是不打平儿,因为凤姐对平儿非常信任,但她对于其他丫头可毫不手软;而王夫人这里的用词是“丫头们”,说明她对每一个丫头最起码是仁慈的。“含耻辱情”的金钏知道自己犯错在先,即使被打也一声不敢言语,但是当她听说要撵自己出去时,赶忙下跪说再也不敢了,但她触碰到了王夫人的底线,所以即便她苦苦哀求,王夫人也不敢再要她。

  有读者会说都怪贾宝玉,要不是贾宝玉去挑逗金钏,金钏也不会说这种话,而且王夫人醒了后他直接一溜烟就跑了,一点也不负责任。的确,贾宝玉对于金钏的死是有责任的,他是一个不成熟并且无能为力的主人公。

  一开始贾宝玉会觉得所有的女孩子都会喜欢他,他想要所有女孩子的眼泪葬他,后来见到了贾蔷和龄官的相处,他才明白每人只能得每人应得的眼泪。他在前期对于情感是不成熟的,所以会到处留意(这里指体贴单纯的心意),想在王夫人那里讨金钏。

  王夫人醒了后,贾宝玉看到的是太太生气打了金钏,作为一个孩子他选择了逃走。其实他也不知道金钏会被撵出去然后跳井那么严重。即使贾宝玉留下来帮金钏求情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毕竟他没有成家立业,在这个人事上是没有话语权的。

  即便他成了家立了业,“百善孝为先”,他也不能随意忤逆自己的母亲。所以一直到后面晴雯、司棋等丫鬟被撵走时他也还是无能为力。也正是由于金钏的死和贾宝玉有关系,所以被有心人赵姨娘和贾环造谣,成为了贾政要打死宝玉的导火线。

  很多读者将第三十二回中,王夫人得知金钏跳井,薛宝钗过来开解这段看作是王夫人佛口蛇心的重要证据。那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吧。

  这段原文一开始就说“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有读者就开始翻白眼了,觉得王夫人流“鳄鱼的眼泪”——假惺惺。如果真是惺惺作态,为什么不等宝钗提到金钏的事再象征性地流几滴眼泪?

image.png

  也有人说是哭给丫头们看的,特别是玉钏,因为玉钏是金钏的妹妹。这里又不对了,因为王夫人是独自坐在里间哭,身边没有丫头,更没有玉钏。可见王夫人是真的为金钏的死而暗自伤心。

  宝钗问金钏的死是怎么回事,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看到这儿,有些读者就跳脚了:“这不就是佛口蛇心吗?每一句都是谎话!”

  我们先来一句句地分析:王夫人说金钏因为弄坏了她一件东西所以被撵,这里暗指带坏贾宝玉,为什么王夫人要撒这个谎?想想看如果直接明说:“因为她带坏我儿子去拿彩云和贾环!”这句实话说出口合适吗?

  首先这对金钏的名誉是毁灭性的打击,且会捎带连累玉钏和彩云的名声;而且,贾环的母亲赵姨娘从来不是省油的灯,这件事如果直接捅出来,牵涉到贾环,赵姨娘明面上、暗地里不知道会整出什么幺蛾子。

  况且宝钗是未出阁的姑娘家,即使她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对她说这话也是不合适。所以不管怎么说,王夫人都必须要撒这个谎。其实王夫人把犯错的金钏赶出去,但不对外说出实情,这和平儿建议偷偷处置偷镯子的坠儿是一个道理。

  至于“还叫他上来”这句话大概率是假的,对于主子来说这种人是断乎留不得的,那为什么要添上这句话?因为王夫人大家都知道她是宽仁慈厚的主子,弄坏一个物件顶多是打打板子扣扣月钱,怎么说撵就撵了呢?这样会使人猜疑,所以添上这句话增加前面那句话的可信度。

  当然,也有可能是王夫人内心有闪过这么一丝让金钏回来的想法,只不过没有实行,而是在说辞里把它坐实了。王夫人将金钏赶出去是真,但她从来没有想让她死,所以金钏跳井是她意料之外的事情,对此她有愧疚心理,所以她才会落着泪说“岂不是我的罪过”。

  原文后面便是薛宝钗开解自己的姨妈,这段也有许多人诟病薛宝钗太过无情,就知道用钱来打发别人。看过书的人都知道,薛宝钗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理性到在外人看来近乎于无情。

  就这件事情而言,薛宝钗其实是处理得相当妥当的。自己的长辈在自责,难道要跟着指责对方吗?理性的她自然也不会选择跟着王夫人一起默默垂泪,她的选择是开导对方,并提出具体的补偿措施:多送些钱给其亲属(对比鲍二家的自尽,刚一点的凤姐直接说一个钱也不给),不避忌讳用自己的衣裳给死者状裹。看到这些,难道她对王夫人的情就不是情了吗?

  二、晴雯被逐及病死的前因后果

  接着聊一下晴雯的死。晴雯是很多读者喜爱的人物,她不仅模样好,针线活也特别好,贾母将她给了宝玉,也是以后要给宝玉做房里人的,但她从来没有仗着这一点主动去勾引宝玉。

  曹公给了她一个“勇”字,对她是赞赏的,因为她哪怕生病了还是愿意连夜帮贾宝玉补好雀金裘。这样一个勇敢、美丽、清白的晴雯,却被王夫人直接赶出贾府。那王夫人为什么非要撵晴雯呢?单纯因为她长得漂亮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七十四回的原文,因为绣春囊事件,王夫人找来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来帮忙,但这个婆子却开始调三窝四地说:

  “这个容易。不是奴才多话,论理这事该早严紧的。太太也不大往园里去,这些女孩子们一个个倒象受了封诰似的。他们就成了千金小姐了。闹下天来,谁敢哼一声儿。不然,就调唆姑娘的丫头们,说欺负了姑娘们了,谁还耽得起。”

image.png

  但注意,王夫人没有马上被她调唆成功,反而说:“这也有的常情,跟姑娘的丫头原比别的娇贵些。你们该劝他们。连主子们的姑娘不教导尚且不堪,何况他们。”

  于是王善保家的有意提到宝玉屋里的晴雯,说她长得漂亮,爱打扮,巧言善辩,爱骂人,不成体统。说别人还好,一提到宝玉那就直接戳到王夫人的弱点了,更何况晴雯之前给王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看到她在骂小丫头(晴雯嘴巴厉害,估计骂得也不怎么好听,小丫头也不敢还嘴),王夫人是最看不惯轻狂的人。

  王熙凤虽然也略微帮晴雯说话,她说晴雯是生得漂亮,举止言语是有些轻薄,但之前给太太留下坏印象的是不是晴雯,就不记得了,不敢乱讲。在王夫人眼里,你长得漂亮没问题,但你绝对不能仗着自己漂亮不安分守己,做些轻浮的举动。

  王夫人于是要求马上见晴雯,想确认一番,不见倒好,结果晴雯居然以“钗軃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的状态来见王夫人。试想你身为一个领导要见一个员工,他以一副刚睡醒、发型和穿着都有些凌乱的样子来见你,你气不气?

  王夫人见到宛若“病西施”的晴雯,曹公是怎么描写王夫人的呢?“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意,不比那些饰词掩意之人”。很多人不会注意到这句话,甚至觉得“天真烂漫”这四个字用在王夫人身上太过分了吧,但这最起码证明了王夫人不是一个虚伪的人,是喜是怒直接表现出来。

  后面就描写了气愤的王夫人与晴雯的交锋,即使聪明的晴雯巧妙地表达自己是老太太的人,平时也不怎么亲近宝玉,以此试图消除王夫人对自己的猜疑,但还是挽回不了自己已经被王夫人讨厌的事实了。

  有些读者可能会疑问为什么非要撵走晴雯,把她换到其他姑娘屋里不行吗?首先不论一个已经被盖章认定风评有问题的员工,能不能换个部门留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贾府的财政状况早已大不如前了,凤姐提议借此机会撵人一来是避免人多生事,二来是为了省些用度,所以在王夫人看来晴雯是非撵不可的。

  很多读者觉得晴雯的死,王夫人是罪魁祸首,其实不然,曹公已经点明晴雯悲剧的源头:寿夭多因毁谤生。难道是王夫人故意诽谤晴雯的吗?肯定不是,况且晴雯被王夫人质问时知道自己是遭人暗算的。另外,生病的她被撵出去后,其哥嫂也没有尽心照管,屋内连口干净的茶水都没有,晴雯的病又怎么能好呢?

image.png

  关于抄检大观园的主意,这可不是凤姐和王夫人的意思,她们的本意是暗暗察访,顺便裁人节省用度。直接明面上抄检自己家这个馊主意是王善保家的出的。有人会问,王夫人不够聪明被进了谗言就算了,那凤姐在场为什么不拦着呢?

  原文是这么写的:“凤姐见王夫人盛怒之际,又因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耳目,常调唆着邢夫人生事,纵有千百样言词,此刻也不敢说,只低头答应着。”可见凤姐也是无奈,抄检大观园也是贾府矛盾集中爆发的缩影,所以后头才出现了探春所说的字字诛心的名句:“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总之,晴雯早夭和大观园被抄检,罪魁应是王善保家的这种爱造谣生事的人。

  有人或许还会问,照你这么说,王夫人是一个好太太,金钏和晴雯的死她一点责任都没有了?非也非也,对于金钏和晴雯的死,王夫人肯定是有责任的,但她绝对不是全责,甚至也不是主要责任。

  曹公笔下塑造的许多人物都是丰满立体而非扁平化的,很多人对王夫人的解读过于片面,认为她就是一个坏人,但其实她有她的优点,也有人性的缺点,正如你我,或许这才能称之为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名著经典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一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一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靖康中帙六。  起靖康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庚寅,尽其日。  二十四日庚寅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再上奏。  书云:伏承御书特加温谕寻绎研味言悉由衷敦固欢好益光圣德陛下既全始终质诸天神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等永念同盟敢不只畏中山河间两府亦望差近上亲信之臣严赐敕旨令从随少宰专行管勾交拨疆界据喝下金帛拟准见御宝文字续次交送近者猥被圣恩赐致内乐百馀人不欲使去父母之邦因乞放还辱从所请感戴之至无任下情外据所割三...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三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三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靖康中帙。  起靖康元年二月一日丁酉,尽四日庚子。  二月一日丁酉朔姚平均数仲劫金人寨不克败绩杨可胜被执为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所杀。  中兴遗史曰:先是朝廷大臣皆主和议唯李纲非之及种师道至议论与纲同上意颇和。又姚平仲以士不得速战有怨言达於天听上一日遣使伍辈促种师道战师道奏请召大臣熟议之君子谓师道主张不定其意在乎!败则分谤也。乃与李邦彦李纲吴敏同对於福甯殿皆言可击上问兵期师道请过春分节上以为缓...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五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五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靖康中帙。  起靖康元年二月五日辛丑,尽其日。  德安府进士张柄上书乞罢蔡懋复用李纲种师道。  臣谨按尚书右丞行营使李纲忠亮刚方有为有守功在社稷泽被生灵万口一谈神人系命方金贼(改作师)犯阙而奋不顾身自请督战盖陛下之裴度也。臣窃见纲於瞻对之际不能无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未授首臣无还期之言是宜陛下待以心膂之任无或携贰比闻出师攻贼为统制将校不肯入敌马前退衄遂策废罢成命已行兵民失措为(删此字)忠义解体矣。...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二年里记载了什么?

  谷梁赤所撰的儒家著作《春秋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那么此书在哀公二年里记载了哪些事?  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取漷东田,水郭东,未尽也。及沂西田。沂西,未尽也。癸巳,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绎。三人伐而二人盟何也?各盟其得也。  夏,四月丙子,卫侯元...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三年里记载了什么?

  谷梁赤所撰的儒家著作《春秋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那么此书在哀公三年里记载了哪些事?  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此卫事也,其先国夏何也?子不围父也。不系戚于卫者,子不有父也。  夏,四月甲午,地震。  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言及则祖有尊卑,由我言之则一也。季孙斯、叔孙州仇帅...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名著经典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一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三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五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二年里记载了什么?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三年里记载了什么?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四年里记载了什么?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七年的原文是什么?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八年的原文是什么?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九年的原文是什么?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五年里记载了什么?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十年的原文是什么?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六年里记载了什么?
  • 薛丁山征西第71回:御花园打死张保,劫法场惊死高宗
  • 红楼梦贾母是造成贾府衰落的最大推手吗?
  • 红楼梦中众多女子中,有哪些人的结局比较好?
  • 红楼梦中黛玉怒怼周瑞家的是什么原因?
  • 红楼梦中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是如何评价晴雯的?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十一年的原文是什么?
  • 红楼梦中戏班解散后,十二戏子都去了哪里?
  • 薛丁山征西第73回:薛刚一祭铁丘坟,武则天借春天顺
  • 薛丁山征西第72回:武后下旨捉丁山,三百余名尽遭灾
  • 薛丁山征西第75回:薛刚三扫铁丘坟,西唐借兵招驸马
  • 《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薛丁山征西第74回:骆宾王移檄起义,薛刚二扫铁丘坟
  • 《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九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