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风云人物 唐隆政变李隆基上位之后 李隆基为何还要杀上官婉儿

唐隆政变李隆基上位之后 李隆基为何还要杀上官婉儿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唐隆政变中,李隆基为何执意要杀死上官婉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前言

  唐隆政变中,李隆基铲除弄权的韦后一党,同时也终结了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一千三百多年后,陕西咸阳洪渎塬挖出上官婉儿墓,历史与现实直接产生关联。而细细品读墓志之后,我们会发现有诸多令人震惊的秘密藏于其中。

image.png

  始遇贵人

  婉儿,系唐高宗时的宰相上官仪之孙女,公元664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了废武皇后的诏书,与婉儿之父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则天所杀。

  当时,婉儿刚出生不久,只得随母亲发配至掖庭为婢。其间,凭借天性的聪慧,婉儿熟读四书五经,不仅能吟诗著文,而且眀达吏事。

  公元677年,受到武则天的召见与赏识。之后武则天免去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诰命,实为武则天之女秘,自此进入政治权力的核心。

  华美绽放

  公元705年,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五王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并还位太子李显,是为唐中宗。而武则天也于同年的十一月病逝。

  继位后的李显昏庸无能,极需借重婉儿的政治才干,遂封婉儿为九嫔之一的昭容,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其权势日盛,实不为过。

  因此前,婉儿在武则天手下入职,受武则天强权之束缚。而如今女皇时代已经烟消云散,婉儿可以大施拳脚,政治地位显然达到了巅峰。

image.png

  曲意逢迎

  公元710年,中宗李显暴亡,韦皇后意欲独揽大权。但是,上官婉儿并不认为韦后有足够的能力掌控全局,因为李唐皇族之势依然相当强大,此前李重俊的政变已给了她足够的警示。

  于是为稳定局面,婉儿与太平公主共同起草了一份遗诏。其一: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其二:韦后为太后摄政;其三:相王李旦辅政。

  前两条是韦后的授意,而关键的第三条实际上是让李唐宗室牵制韦后的力量。然而韦后野心膨胀准备效法武则天当皇帝,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及皇宫禁军等安排了自己的党羽。

  这无疑令李唐皇室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太平公主遂与临淄王李隆基合谋决定先下手为强。

  凄艳凋零

  公元710年六月二十日的深夜,长安城内正上演一场惊天巨变:李隆基引兵杀入皇宫,声称韦后毒死先帝危及社稷,遂诛杀了韦后一党。

  而在喊杀声中,婉儿临危不乱,拿出之前拟定的遗诏给大将刘幽求,表明自己的立场,希望刘幽求替自己向李隆基辩解求情,网开一面。

  这份遗诏,便是她和太平公主共同起草的,说明她们二人是盟友,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又是这次政变的主要发起者,更何况诏书上还写有让李隆基之父李旦参政的内容。

  这足以说明婉儿依附李唐宗室的态度,然而李隆基还是将婉儿斩于旗下,其原因值得深思。

  墓志之谜

  2013年,上官婉儿墓被发现,但墓葬损毁严重。由于没有发现盗洞,似乎并不是盗墓贼所为而是官方有意毁坏,此人是谁?什么目的?

  究其根源,或许可以从墓志文中找到答案。

  墓志正文共982字,简要叙述了婉儿的籍贯世系、生平功绩等。而对于她的死因,只一言以概之:遽冒括锋,亡身于仓卒之际。

  且志文还说了,婉儿墓是唐睿宗李旦下旨修建的。但是接下来,撰文者毫不掩饰太平公主痛惜婉儿之死的情感,显然是特意交代: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据此,历史学家们认为婉儿的礼葬完全是出于太平公主游说唐睿宗的结果,而事实上葬礼的资助者也正是这位当时说一不二的大唐公主。那么,太平公主为何要这么做?有什么深意?

image.png

  杀人动机

  婉儿十三岁被武则天擢为才人,之后一直在女皇身边做秘书。而太平公主又是武则天最心爱的女儿,因此婉儿与太平公主频繁接触且关系甚密,很可能具有相同的政见并相互利用。

  对此,李隆基也知悉。虽然唐隆政变中,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一起对付了韦后,但二人实则各怀鬼胎。自中宗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便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事,野心步步外露。

  故而,在李隆基看来,解决了韦后,太平公主便是他最大的政敌。因此破解太平公主与婉儿的联手,使其无法威胁到自己今后的地位,这或许才是李隆基杀婉儿不足为外人道的动机。

  毁墓真相

  婉儿死后,当时太平公主势力尚弱,暂不能公开批判李隆基的行为,于是她通过哥哥李旦为婉儿正名并礼葬,以此表达对李隆基的不满。

  事实上婉儿当年大兴文学,提拔了大批有识文人。太平公主借拉拢死去的婉儿表明态度,也能让这些人为她效力,其如意算盘不言而喻。

  后来的事情,史书便记载得很明确:公元712年唐睿宗传位于太子李隆基。次年太平公主因谋逆被赐死,且李隆基还下令损毁驸马武攸暨的墓。可见李隆基对太平公主有多厌有多恨!

  既然太平公主对死于李隆基之手的婉儿,高调示好,那么在太平公主谋逆之后,已死去的婉儿仍然逃不脱叛党的命运。李隆基在毁武攸暨墓之时,顺带摧毁婉儿墓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image.png

  结语

  纵观上官婉儿的人生轨迹,可谓跌宕起伏。她一次又一次地在政治斗争中左右逢源,固然说明她聪慧敏捷、心机过人,但也暴露了她政治生涯的致命软肋:没有政治节操与政治立场。

  当然,这是她在险恶的宫廷斗争中学会的生存哲学,属无奈之举。如其诗作: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婉儿向往平静祥和的生活,然权势争锋的波诡云谲却让她无从脱身。

  尽管她也曾一度享尽荣华富贵与无上权力,但身处宫斗险境,朝不保夕,这背后的甘苦辛酸恐怕只有自己清楚。她的死并非个人原因,而是政治权势的祭品,想来不禁让人唏嘘叹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风云人物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还不知道:司马衷和刘禅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衷被称为史上最傻皇帝,智商连阿斗都不如,事实真的如此吗?  蜀国的刘禅一直被认为是傻皇帝的代表,他投降后,有一天司马昭问他是否想念蜀国,刘禅说:这里挺爽的,思念蜀国干嘛。随从郤正很无语,告诉他下次问起应该回答“先人的坟墓都在蜀地,我每天都惦记着啊”,这样才有逼格。后来司马昭又问起,刘禅就按他说的回答了。司马昭说...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山海关之战是影响了明清易代的重大事件,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李自成和满清及吴三桂的联军,在一片石打了一仗。自此后就一溃千里,直到李自成彻底败亡。这种情况,其实是很不正常的。为什么说很不正常呢?  因为李自成只不过是和满清军队打了一仗,就算打败了,他应该还有接下来的很多战争计划。比如,他还可以组织北京保卫战。就算北京保卫战打败了,退出了北京城,他还可以进行其他阻击战。要知道,李自成的军队...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麴义(又作曲义、鞠义),凉州西平郡人 ,生卒年不详,是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部下的将领,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早年在凉州,精通羌人战法,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在界桥之战,以八百兵大破公孙瓒两万步兵和一万骑兵。后来,由于自恃功高而骄纵不轨,被袁绍所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生平  叛韩就袁  麴义,一做曲义。汉灵帝年间,平原麴氏避难西平,成为当地的大姓,麴义常在生活...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司马懿真的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关于晋朝,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条有趣的评论:司马懿老贼透支了自己子孙的智商,所以晋朝是很糟糕的一个朝代,而且是第一个南迁的中原王朝。这句话其实有几分道理,晋朝皇帝的素质相对于汉、唐、明等大统一王朝确实比较差,而且还出了晋惠帝司马衷这样千古笑话,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晋朝的君主都是昏君,除了...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对蜀汉后主刘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禅是真的扶不起来的阿斗吗?  刘禅阿斗在历史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禅是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然而流程却丝毫没有继承下他父亲刘备的光荣的性格和美德。不仅没有雄才大略和诗人的眼光,而且还很快把他父亲所多年打下来的江山挥霍一空了。  很多人都说刘禅是被他父亲当年为了笼络人心摔了一下而摔傻了。但是也有更多的人认为,刘禅本来就...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风云人物

  •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 十三阿哥胤祥文武双全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 有哪些与袁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 雍正登基之后为何没有立刻对胤禩动手?
  • 刘备当初都能重用魏延 诸葛亮为何不好看魏延
  • 历史上夏侯惇在曹魏集团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 乾隆知道自己要继承皇位后 乾隆为什么会忘天痛苦
  • 康熙临死前如果不传位给雍正 雍正最后会不会造反
  • 朱标有25个兄弟 他们为什么不去争夺太子之位
  • 关羽和魏延赡养士兵最后都跑光了 赵云为何没有发生这种事情
  • 历史上曹操败走华容道的真相是什么样的?
  • 康熙早年时期擒住鳌拜 康熙晚年时期为何后悔了
  • 朱高炽十几年监国却坐了一年皇帝 朱高炽为何如此短命
  • 历史上钟繇的生平经历如何?有何作为
  • 李渊退位后的太上皇生活如何 李渊到底生了多少个孩子
  • 有关于太子朱标的死有三种说法 其中哪一个最可信
  • 许田围猎时刘备没有杀曹操,是因为什么?
  • 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 皇太极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
  • 历史上的魏延到底是怎么死的 正史和演义差距有多大
  • 郭汜: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与李傕等人互斗多年
  • 赵云十分重情重义又铁骨铮铮 刘备为何重用魏延也不用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