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秘闻野史 光绪父亲墓前种了两颗白果树,背后有什么含义?

光绪父亲墓前种了两颗白果树,背后有什么含义?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慈禧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1875年1月12日,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不幸病死,享年19岁。其后,慈禧将自己亲妹妹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湉抱入宫中,开启了光绪皇帝的时代。

  从宗法上来说,光绪被定为咸丰皇帝的嗣子,但是他的生父爱新觉罗·奕譞却仍活着。由于奕譞特殊的身份,因而成为慈禧攫取政权最好的棋子。在辛酉政变中,慈禧、奕叔嫂一同扳倒了肃顺等八大臣。

  但随着政局的发展,奕和慈禧日生嫌隙,叔嫂联盟逐步破裂。最终,慈禧找个借口将恭亲王奕一撸到底,解除了他的一切权力。为了填补奕留下的空缺,慈禧便将妹夫奕譞提拔至朝廷中枢。在辛酉政变中,奕譞出力不少,是慈禧信得过的左膀右臂。此外,奕譞还是光绪的生父。有了两层关系,奕譞想不飞黄腾达都难。

  1884 年,奕譞正式入主中枢,清廷决策体制完成了继辛酉政变以来的又一次巨变。相比于恭亲王,醇亲王奕譞的能力实在差得太远。对于慈禧“废恭用醇”的行为,士人们多有非议,就如黄濬就曾说:

  “以理言之,伯羲( 盛昱) 攻去恭王高阳,而易以世铎奕譞,一蟹不如一蟹。”

  当时,中法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国正面临危亡的局面,慈禧却废掉了才华出众的奕,这也为后来甲午战争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与恭王相比较,醇王更易为慈禧所操纵,于是,慈禧在恭王秉政时期无法实现的个人私欲,在醇王执政后,都可以毫无阻拦地实现,最有力的例子便是修建颐和园一事。

  早在恭亲王主政时期,一贯热衷于享乐的慈禧便想重修颐和园,为自己养老做打算。然而在恭亲王的阻碍下,一直未能成事。但是醇亲王主政后,却不敢谏阻慈禧之劳民伤财、大兴土木之举,而是顺势迎合慈禧的意向,并为之多方筹措经费,甚至“假巡阅为名,赴天津与李鸿章筹商移用海军经费”。

  原则上来说,醇王是海军衙门的总理,是中国海军名义上的领导人。但实际上,奕譞对海军发展并不非常上心。日本正节衣缩食,大肆购买战舰以及当时非常先进的速射炮。而北洋水师却在1887年后,未曾添置一舰一炮。不仅如此,奕譞更是挪用海军军费,用于修建颐和园。而正是因为奕譞的不上心,最终导致了甲午战争的惨败。

  简而言之,奕譞主政的这7 年间,是被慈禧套上枷锁而谨言慎行的一段时期。“伴后如伴虎”,奕譞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明哲保身,避免重蹈恭王奕之覆辙,不得已而屈从于慈禧的淫威之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到了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醇亲王突发疾病,光绪帝亲自前往探视。不久便逝世,享年五十一岁。

image.png

  虽然奕譞是慈禧最忠顺的奴才,但是慈禧对他似乎并没有那么放心。即使奕譞死了,慈禧也想方设法地恶心他以及他的儿子——光绪。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内务府大臣英年突然向慈禧上奏:

  醇亲王奕譞的墓地上有白果树两颗,高十余丈,荫数亩,形如翠盖罩在墓地上。

  按其地理,这样的大树只有帝王的陵寝才可以有。况且“白”在上,“王”在下,合起来不就是个“皇”字吗?

  慈禧一听,觉得英年说得有理,于是下令 “我即命尔等伐之,不必告他。”这个“他”,就是奕譞的儿子、当朝的皇帝载湉。

  虽然慈禧如此下令,但内务府绝不敢真的不将此事告知光绪。光绪听了后,大怒道:

  “尔等谁敢伐此树,请先砍我头!”

image.png

  然而即便如此,这个傀儡儿皇帝又如何能阻挡慈禧的决策。一个多月后,慈禧竟亲自带领内务府人员赶往醇亲王墓。面对高大的白果树,众人皆不敢挥动斧子。谁知慈禧竟跳将下来,亲自在两颗白果树上砍了两斧子。有了慈禧的“模范带头”作用,众人也感到无可奈何,只好跟着砍树。

  不多时,两颗白果树便被砍倒。不仅如此,伐倒的白果树的周围,被挖成了一个十余丈的大坑,里面洒满了石灰,以防止白果树死灰复燃。光绪听闻此消息后,立即乘辇前往自己的父亲墓前。

  但行至红山口时,光绪皇帝即于舆中嚎啕大哭。原来,平常走到这里时,就能看见那两颗亭亭如盖的白果树,但今天走到这里时,却已经看不见了!到了醇亲王墓,光绪发现白果树早已被砍倒,不禁泪流满面。

  慈禧光绪之间的“伐木事件”,最终引发了两人的激烈冲突,深刻影响了晚清历史的走向。正是因为此事,致使光绪加强了自己通过维新变法扳倒慈禧的决心,进而引发了百日维新乃至于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秘闻野史

古代有一类男子,可随意进出后宫与妃子接触

古代有一类男子,可随意进出后宫与妃子接触
  在我国古代,宫廷之中的等级制度可谓十分之森严。  古代皇家为了纯正皇室血脉,也就产生了一群特殊的存在:太监。  古代皇宫之中,能够存在的男子,除了皇帝之外就要属那些未成年的皇子了。  其次就是所谓的太监和大内侍卫。其实人们并不知道,大内侍卫是不可以接近后宫妃嫔的。  即使大内侍卫轮值守卫后宫,也需要彼此互相监督,不可踏入妃子宫内半步。  但在古代却有一群男子,不必经过阉割就可以随意进出皇帝的后...

隋朝太子杨勇是个怎么样的人?如果杨勇不死还有唐朝吗?

隋朝太子杨勇是个怎么样的人?如果杨勇不死还有唐朝吗?
  隋朝太子杨勇是个怎么样的人?如果杨勇不死还有唐朝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隋朝的太子杨勇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的死或许是改变了历史的,当然了历史当然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只是做一些假设,话说如果隋朝的太子杨勇他不死,也没有失去太子之位,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后面的唐朝什么事了?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  这个问题不太恰当,前半句...

懿安皇后:14岁嫁给侄子唐宪宗,是五居太母之尊

懿安皇后:14岁嫁给侄子唐宪宗,是五居太母之尊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懿安皇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我想很多人都听过醉打金枝的故事,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因为升平公主不尊敬长辈,醉后将她痛打了一顿。然而郭暧跟升平公主的女儿,谱写了大唐王朝的一代传奇。  她就是郭子仪的孙女懿安皇后郭氏(死后追封),郭氏是唐代宗的外孙女,唐代宗的孙子是唐顺宗李诵,所以说李诵是郭氏的表哥。  贞元九年,郭氏因家世显赫,被选为广陵王妃,时为广陵王的宪宗亲临...

朱棣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连自己的生母都不认?

朱棣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连自己的生母都不认?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后人眼中永乐大帝朱棣与洪武大帝朱元璋有着非常相似的性格,二人都有远大的理想、极高的才华、以及极重的杀心与疑心,但是起初在朱元璋眼里并不是这样,虽然朱棣也是自己的儿子,但是朱元璋却把自己近乎全部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嫡长子朱标。  嫡长子朱标与皇四子朱棣  大家都知道太子朱标是历史上最幸福的太子,深得当朝皇帝朱元璋的信任和宠爱。而其母亲马...

九子夺嫡究竟有多惨烈?九子夺嫡最后每个人的下场是什么?

九子夺嫡究竟有多惨烈?九子夺嫡最后每个人的下场是什么?
  九子夺嫡究竟有多惨烈?九子夺嫡最后每个人的下场是什么?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历史上帝位之争最激烈的朝代是哪个?答案一定是清朝。那么清朝最激烈的皇位之争是哪两位皇帝之间?答案一定是康雍之间。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九子夺嫡,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秘闻野史

  • 古代有一类男子,可随意进出后宫与妃子接触
  • 隋朝太子杨勇是个怎么样的人?如果杨勇不死还有唐朝吗?
  • 懿安皇后:14岁嫁给侄子唐宪宗,是五居太母之尊
  • 朱棣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连自己的生母都不认?
  • 九子夺嫡究竟有多惨烈?九子夺嫡最后每个人的下场是什么?
  • 一人单挑全唐人!乾隆爷的诗有一首看一眼就能倒背!
  • 雍正的顾常在:入宫不到半年就死了,死后八年都没下葬
  • 和珅怎么得罪了嘉庆帝?和珅的杀身之祸是怎么招来的?
  • 大唐第一高富帅贺兰敏之是怎么死于非命的?贺兰敏之做了什么?
  • 明熹宗朱由校的张裕妃:17岁因孕封妃,最后却受冻而亡
  • 乾隆后宫出身最显赫的舒妃,死后天子亲自祭奠
  • 17岁少女进宫嫁给53岁乾隆,却被冷落8年
  • 揭秘:刘伯温临终前让儿子烧掉的一本书是什么?
  • 谋反罪按律凌迟,朱元璋为什么只扒了蓝玉的皮?
  • 乾隆很忙?除了画画写诗,朕在吃上也没输过!
  • 朱元璋在农妇家过夜,后来农妇怀上了?
  • 乾隆有一位“外国妃子”,连生四子最后葬入皇陵
  • 万贵妃比皇帝大十余岁,横行后宫备受宠爱
  • 九子夺嫡唯一的幸存者!十四阿哥胤祯为什么和雍正反目成仇?
  • 14岁侍女被乾隆宠幸,最后却独守空房78年
  • 清朝最惨公主,改嫁3次,最后晚年悲凉
  • 曹操跟许褚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曹操学狗叫许褚能这么肆无忌惮?
  • 乾隆一生有三任皇后,他最爱的谁?
  • 太平公主为什么两次出家?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 揭秘:明朝开国大将蓝玉为何会被朱元璋扒了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