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长平之战让赵国实力大伤,为何却仍能击败燕国呢?

长平之战让赵国实力大伤,为何却仍能击败燕国呢?

  导语: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一年的时间又经历了邯郸之战,在这两场战争中,赵国元气大伤,轻壮几乎一空,赵国岌岌可危,但在这种时候,赵国仍然将图谋不轨的燕国打的满地找牙。

  公元前251年,也就是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之后九年左右,赵国发生了三件事情,后来影响深远。

  第一:赵孝成王任命名将廉颇做了相国,并封信平君,也就是说幼稚的赵孝成王,终于明白了廉颇的重要性,这是后期打败燕国的关键。

  第二:燕国派栗腹访邯郸,献五百金做赵王的酒资,假意达成燕赵盟约,为背后一刀做准备。

  第三件:燕国背信弃义,派出两路大军合计约50万人大举攻击赵国。

  燕国为什么要攻打赵国?

  战国七雄之中,燕国一直是最弱小的那一批,常年和韩国争倒数第一。而且其地理位置比较尴尬,被齐国和赵国这两大强国给堵在了蓟辽一带,还经常被欺负。虽然当年五国伐齐硬气了一把,但也只是昙花一现,一直是弟弟。

  燕国曾经有乐毅,也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乐毅帮弱小的燕国北起河北宣化,南至今天韩国首尔,达到历史最大的疆域,可惜燕昭王死后,他的儿子燕惠王什么也不懂,让纸上谈兵的骑劫代替乐毅,中了田氏代齐里“田单”之计策,乐毅害怕被杀,逃亡赵国。

image.png

  而齐国趁机收复了七十余座城池,燕国的实力大减。

  燕国攻打赵国,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行的,当时燕国内部混乱,外无良将,全凭君臣在朝廷上一拍脑瓜,异想天开,说干就干。

  乐间是乐毅的儿子,他试图劝阻燕王,他说:

  “现在攻伐赵国,是趁人之危,名不正则言不顺,何况现在赵国军民皆哀,哀兵必胜。”

  燕王根本不听他那一套,因为他早就让丞相栗腹去赵国,趁着赵王做寿送礼了——实则探听虚实。栗腹回来后说,赵国没人了,除了老人就是半大的孩子,廉颇老了,国内无良将,此时攻伐必然对燕国大有好处。

  赵氏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

  乐间再三劝阻,说不行,燕王一意孤行于是从全国竭力搜集了60万军队,还有临时组成的杂牌军,凑够了数目,给栗腹四十万,给卿秦二十万,兵分两路,势在必得。

  燕赵实力大比拼

image.png

  从实力上来讲,无论何时赵国应该都是碾压燕国的,赵国虽然不属于中原国家,但还是有一部分地区挨着中原,经济上较为富庶,虽然比不上其他强国。

  在经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后,赵国成为军政国家,军事实力明显提升,成为在战国中后期唯一可以叫板秦国的国家。

  反观燕国,从战国开启以来就没有什么存在感,之所以称为战国七雄,大概就是因为燕国在战国时期陪跑全程吧!

  战国七雄各有千秋,魏国前期称霸,齐、楚中期称霸,秦国中后期一直称霸,赵国后期崛起,韩国也曾昙花一现,就是燕国始终没有崛起。齐国曾两次灭燕,可见燕国的实力。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地处荒凉,人烟稀少,虽然在土地面积上不是各国中最少的,但是人口绝对是最少的。一份数据来看:

  秦国面积30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

  燕国面积20万平方千米,人口150万;

  赵国面积20万平方千米,人口350万;

  齐国面积15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

  韩国面积9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

  楚国面积50万平方千米,人口300万;

  魏国面积10万平方千米,人口500万。

  战国时期各国领土和人口是不断变化的,这份资料应该是推断出的各国在某一时间节点的人口和地盘,权威性上肯定是不够的,但是完全能够提供一些参考,燕国人口相比其他国家就是少。

  关于燕赵实力的对比,苏秦曾说:

  “燕地2000里,兵甲数十万,车600乘,骑6000匹 ,赵地2000余里,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

  可见,燕国在骑兵数量上就不足赵国。

  长平之战后,奄奄一息的赵国,为何还能把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

  一、燕国没有抓住好时机。

  秦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上杀掉赵国45万大军,但是自身的损失也相当惨重。这使得他们不敢继续发动进攻。同时,刚获得的上党也人心不稳。因此,秦国把军队撤回去,休养生息。这样延续了整整一年的时候。

  这一段时间,正该是燕国进攻赵国的好机会。可是他们并没有在这时候发动最赵国的进攻。一年以后,秦军重整旗鼓,重新发动对赵国的进攻,围攻邯郸一年之久。这时候,也正该是燕国进攻赵国的时候。可是燕国并没有这样做。

  燕国真正进攻赵国,是在长平之战近10年之后的公元前251年。都经过了10,年,那些在邯郸之战上都上过战场的孩子,早就已经成长起来了,而且正是勇猛善战的年纪,怎么还说赵国的孩子没长起来呢?

  二、赵国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名将。

  赵国虽然经历了长平之战,元气大伤,军队的战斗能力大大减弱。但是因为有廉颇、李牧、庞煖这样的大将,因此,赵军的战斗能力其实一直不弱。

  当燕国在公元前251年第一次攻打赵国的时候,就是廉颇率军和燕军对抗。这一战,廉颇打败并斩杀栗腹,又一直打到燕国的都城,把燕国的都城包围起来。最后还是燕王派使者求和,廉颇才取消了对燕国都城的包围。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243年,由于廉颇遭猜忌被逼走,燕王认为有利可图,于是又一次进攻赵国。这时候,庞煖接过了赵军统帅的重担,打败了燕国轻敌的剧辛。接着,李牧又参与夹攻燕军,因此燕军惨败,前后损失了两万人,从此,再也没有能力再和赵国对抗了。

  三、赵国军队的精神强大。

  赵军无疑是战国末期,除秦国以外,最为强大坚韧的军队。虽然他们在长平之战上败给了秦军,元气大伤。但是,新的一代赵军,在经历了邯郸之战的磨砺后,虽然人数上比不过之前的赵军,但是在精神力量上,丝毫不亚于之前的赵军。

  而正是因为有这样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在长平之战后,竟然出现了短暂的中兴。他们不但两次打败燕国,还在廉颇的带领下,夺取了魏国的繁阳。接着蒙骜率十万大军攻赵,赵国庞煖率军抵抗。这一战,赵军打败秦军,射死蒙骜,斩杀秦军三万人。再接着,秦国的桓齮又率大军攻打赵国。李牧率军与秦国一战,全歼秦军十万人。

  赵军连续两次打败秦军,由此可见,赵军有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

  总结:战争开始前燕国对于此次战争的意识就不足,燕国只是觉得赵国国中兵力不足,有机可乘,准备并不充分,赵国在经历过邯郸之战后基本人人都经历过战火洗礼不能小瞧,燕国虽然有人看出问题,但无奈燕王不听。到了真正面对赵军的时候,栗腹卿秦又根本不是廉颇乐乘的对手,所以燕国才会在赵国虚弱之时进攻却仍然落得个惨败的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