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董卓讨伐战的经过怎样?为何最后会失败呢?

董卓讨伐战的经过怎样?为何最后会失败呢?

  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虽然曹操出兵,及后到的孙坚夺战,但其他军队只驻军不加援助,而董卓又放弃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关东军起了内讧,盟军决裂,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一、起因

  东汉末年,朝纲腐败透顶,宦官和外戚之间政权夺势几近白热化。汉灵帝病危欲立太子。长子刘辩,为何皇后所生,年14岁。灵帝认为他软弱毫无威仪,而不立。幼子刘协,年方9岁,为王美人所生,董太后收养。因其天资聪慧,深得灵帝喜爱,欲立其为太子,便将此事嘱托于上军校尉宦官蹇硕。而与此同时,何皇后与其兄大将军何进也为了自身利益千方百计争取刘辩即位。

  汉灵帝于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死去。蹇硕为了以除后患,欲先杀掉大将军何进,然后再立刘协为帝。于是召集常侍宦官密谋,假称商议大事为名,派人请何进入宫。蹇硕的司马潘隐在迎接何进时,向其暗示危险,引起何进惊恐,急忙返回官府,称病拒不入宫。

image.png

  刘辩在何进的帮助下即位,由其母何太后听政,改元为元熹。大将军何进掌握了大权,就策划杀掉蹇硕,校尉袁绍建议何进杀掉所有的宦官。何进也同意袁绍的建议,发兵收捕了蹇硕,将其杀掉。何进正准备进一步除掉所有宦官的时候,何太后从中袒护。何进一时犹豫不决,袁绍便建议何进召集天下将领率兵至京,以迫使何太后批准诛杀宦官。何进欣然同意,但主簿陈琳、尚书卢植等力劝何进不要征召地方兵将,以免造成大乱,不可收拾。何进听不进众人的劝阻,遂召驻军于河东的董卓率兵入京。

  何进召兵入京诛杀宦官的消息已为宦官所知。为先下手为强,宦官中常侍张让、段圭等人以太后的名义召何进入宫。何进对此召深信不疑,不顾袁绍、曹操等人的劝阻,只身入宫,遭常侍们围杀,身死。史称十常侍之乱。司隶校尉袁绍、后将军袁术及何进部将得知何进遭到毒手,急忙率兵围攻皇宫,诛杀了所有宦官。张让、段圭挟持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逃出京城后,被卢植率兵追至,张让、段圭投河身亡。这时董卓以率军赶到,将皇帝和刘协迎回京城。董卓入京时只有3000兵马,他乘机吞并了何进的部队,又命执金吾丁原部将吕布刺杀了丁原,也吞并了他的部队。由此,董卓的部队大增,控制了朝中大权,除掉了一批反对他的大臣。

  少帝昭宁元年(公元189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汉献帝,自任太尉兼前将军,十一月又自任相国,总揽朝纲为一身,汉室已成董卓之汉室。袁绍、袁术、曹操等人因反对董卓,于是逃出京师,联络各地方诸侯,准备起兵讨伐董卓。

  公元190年一月,袁绍从渤海起兵,关东各州郡也相继而起,共推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

  二、交战双方的战前准备

  以袁绍为盟主的讨董卓之各军,虽对董卓挟持天子,把持朝纲义愤填膺,但是真心征讨者很少。就连袁绍本人也无心作战,因而,袁绍只率部分军队屯驻于河内,大部分兵力部署在酸枣地区,似在摆出一副威逼洛阳的架势,但并未进行任何战略上的策划,所以基本上是一群貌合神离的乌合之众。只有从南阳方向进军的孙坚进兵比较坚决。

  而董卓对袁绍集团的起兵十分重视。他一方面以河南尹朱儁守卫洛阳,将主要兵力配置于洛阳附近,以防袁绍突袭京城;以中郎将徐荣率重兵防守战略要地荣阳(今河南荣阳东北)、成皋(今河南荣阳西北),沿黄河一线设防,阻止袁绍大军渡河;以东郡太守胡轸防守伊阙等重要山隘关口。另一方面则针对袁绍集团互不统属各怀异志的情况,采取离间袁绍诸军的策略,以瓦解袁绍集团。

  董卓鉴于袁绍军人多势众,怕洛阳难以守住,遂决定迁都长安,以避其锋芒。这一决定遭到朝中大臣的普遍反对,董卓为此斩了城门校尉伍琮、督军校尉周毖。

  董卓为保证迁居长安后的安全,召京兆尹盖勋做议郎。此时左将军皇甫嵩领3万人马屯于扶风,盖勋便秘密与皇甫嵩商议讨伐董卓之事。刚好此时皇甫嵩也应召入京作城门校尉。但忠厚的皇甫嵩并未采纳盖勋等人共讨董卓的意见,而回到京师。

  初平元年二月,汉献帝开始迁都长安。董卓趁机将洛阳的大家富户统统治罪处死,受没家产。将数百万人逼迫西迁,一路上饥寒交迫、互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董卓待朝中官吏全部撤离后,便放火焚烧了洛阳的宫庙、官府、民宅“二百里内,家屋荡尽,无复鸡犬。”董卓还命义子吕布挖掘个帝王、公卿以下的坟墓,尽收其珍宝,京都洛阳毁于一旦。

image.png

  三、作战经过

  (一)董卓烧完洛阳

  袁绍军中无一支人马敢于进击董卓,曹操对众将说道:“我们兴义兵来诛灭暴乱,大军已齐集于此,大家不应再有任何迟疑,假使董卓现在仍然挟持皇帝在洛阳而不迁都,即是他再暴虐,那我们发兵攻打京城,在道义上确实值得考虑。现在他焚毁了宫室,劫持皇帝迁都,全国为之震惊,人民不知所归,这是天亡他的时候,只要我们一战就可以取胜,而安定天下了。”

  众将无人响应曹操的倡议,曹操便单独率本部5000人马象 西进军,将要进至成皋时,太守张邈派其部将卫兹带一些兵马援助曹操。当曹军进到荣阳西南的汴水,恰与董卓之中郎将徐荣军和遇,双方经过激烈战斗后,曹军被徐荣军击败。曹操本人为流矢射中,乘骑也受了仿。其堂弟急忙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骑,乘夜败回酸枣。徐荣见曹操以如此少量的军队,尚且与自己激战一天,才将其击败,酸枣10多万大军将更难以战胜,于是便引军而归,未去攻击袁绍军。

  曹操败回酸枣后,见10多万大军停止不进,各路将领每日置酒作乐,无心征讨董卓,便向众人建议说:“请诸位能够听听我的计划,以袁绍率领河内诸军进至孟津,酸枣地区的各路犬军进至成皋,占据敖仓,阻塞轩辕、太谷,全部控制这些险要地区。再以袁术率领南阳的军队进驻丹(今河南浙川西35公里)、析(今河南西峡),然后入武关,威逼三辅。这样,各地屯兵深沟高垒,不一定和敌人直接交锋,只做好疑兵,就可以显示出天下的形势,已全为我们控制,我们以正义击叛逆,可功至垂成。现在我们以正义之师已经发兵至此,反而犹疑不前,失去天下人心,我甚为各位惭愧,张邈等人听不进曹操的建议。于是,曹操便与夏侯敦等去扬州募兵,以壮大自己的力量。但只募到1000余人,遂率兵进驻河内。

  不久,酸枣各路军的粮食用尽,诸军便各自率军而去了,表面上其势汹汹的讨董卓诸军,便由此宣告瓦解。

  当年六月,董卓派朝中大臣犬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毋班、将作大将吴修`越骑校尉王坏等去游说袁绍、袁术等,结果除阴修外,全被袁氏兄弟杀死。

  (二)董卓率军袭击孙坚军

  初平五年冬,董卓见各地讨伐军已经瓦解,为削弱二袁势力,便决定率步骑兵数万人前去攻击孙坚。当时孙坚正率军驻于鲁阳(今河南鲁山),在董卓军突然进至鲁阳时,恰值孙坚与众将校于城东饮宴。孙坚听到董卓军突至,便停止饮宴从容率众将校入城。当董卓军看到孙坚军防守严密,军容齐整,未敢向其进攻,便率军而返。

  (三)董卓袭去王匡军

  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太守王匡,以其新征募的泰山兵驻屯于河阳津(今河南孟县西南),原来准备渡河配合袁绍等军进击董卓。袁绍命部将赵浮、陈涣率兵1万多人,战船100多只,配备了1万多张强弩,在孟津河中(令河南孟津南)戒备,防止董卓军渡河袭击河内。董卓在率军袭击孙坚的同时,也派出一部兵力去袭击王匡军。董卓军以部分人马在平阴津(河南孟县东)佯渡,吸引袁绍军的注意力,而另以精锐部队从小平津(河南孟津西北)渝渡,骑兵突然出现于泰山兵的背后,进行猛击。泰山兵仓促应战,河中的水军来不及支援,王匡军遂被董卓军去败,大部兵力为董卓军歼灭。

  (四)孙坚率军迸去董卓军

  汉献帝初平二年二月,孙坚率领豫州等郡军,向梁(令河南临汝)东移兵,途中与董卓之中郎将徐荣相遇,被徐荣军击败。孙坚最后率少数轻骑突围时,与护卫将领祖茂换了帽子,才混过敌人,得以逃脱。颖川太守李晏被卓军生俘。卓军将俘获的孙坚士卒以布缠裹,倒立于地,以滚热的油灌杀之,非常残忍。

  孙坚虽又遭失败,但不畏惧,立即收集余部,进至粱县阳人(今河南临汝南),准备再战。董卓得知消息,即派胡轸为大督护与吕布前往攻去。胡轸等率军进至阳人时,天色已晚,人困马乏,便就地宿营,欲于天明时再行攻击阳人城。吕布原与胡轸不和,想借机破坏这次作战行动,于是吕布于深夜突然命人大喊孙坚来袭,胡轸军由于宿营时未加戒备,全军惊乱,孙坚此时正巧乘势攻来,将胡轸军打败,斩了胡轸的都督华雄。

  孙坚军取胜后,旋即乘胜追击,进至太谷,董卓对孙坚的英勇作战精神有些畏惧,便派其部将李炅至孙坚处求和亲,并答应朝廷保证用孙坚的子弟为刺史、郡守。孙坚拒绝了来使的请求,怒斥了董卓,并决心消灭董卓三族。

  董卓求和亲不成,便亲率犬军与孙坚军战于洛阳郊外之陵墓地区,董卓战败,率军退保渑池(今河南渑池西)、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孙坚率军直趋洛阳,进入宣阳城门与吕布军大战,吕布军败去,孙坚遂占据了洛阳。随后派出一部兵力尾追董卓,出函谷关(今河南新安),进抵新安(今河南渑池东)、渑池之间地区。当孙坚攻克洛阳后,袁绍因惧怕袁术、孙坚得势,便以其部将周昂为豫州刺史,率军渡河袭击孙坚之豫州刺史治所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以断绝孙坚军的后方供应,致使孙坚不敢再向西进,撤军回击周昂后,还屯于鲁阳。

  董卓为了防备孙坚再度西进,便以中郎将董越率军驻守渑池,以中郎将段煨屯守华阴(今陕西华阴),以其女婿中郎将牛辅守安邑。

  (五)朱俊联兵讨董卓之战

  董卓撒离洛阳时,留下朱俊守卫洛阳。朱俊憎恶奸臣董卓,便暗中与山东诸军将领联络讨伐董卓。朱俊怕被董卓袭击,便率军出奔至荆州,董卓于是派杨懿为河南尹。朱俊随后又率军回归洛阳,攻打杨懿军,将杨懿赶跑。朱俊鉴于洛阳已残破不堪,无法防守,便率军东去,驻屯于中牟,,并致书各州郡,呼吁各州郡派兵前来攻讨董卓。但只有徐州刺吏陶谦派--了3000兵马,其余州郡只派了一点人马,均无真心讨伐董卓之意。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正月,董卓得知朱俊起兵反叛,便派牛辅之部将郭汜、张济等率领步骑兵数万人前往中牟攻打朱俊军,结果将朱浚军击败。

  至此,各地征讨董卓之作战,遂告--段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