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名著经典 《红楼梦》林如海没有贾敏有钱,为什么贾敏嫁给他?

《红楼梦》林如海没有贾敏有钱,为什么贾敏嫁给他?

  众所周知古代高门大户之间联姻,必须门当户对,那么《红楼梦》中的荣国公贾代善与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敏,嫁给了四代列侯林家的独子林如海,是为什么?林如海没有贾敏有钱,为什么贾敏嫁给他?

  贾敏嫁给林如海的原因,一直也被人津津乐道。

  毫无疑问,以当时贾敏的社会地位比较,是要高于林如海的。

  贾敏父亲贾代善是二代荣国公。祖父是荣国公贾源,外祖父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一朝宰辅,百官之首。

  如此的贾敏并不比那些金枝玉叶的公主、郡主差多少。

  贾家的“国公”到底是什么身份?

图片.png

  国公为封爵的第三等,公爵的第一等。地位等同或稍低于郡王。

  唐代制度规定:郡王与国公并为从一品,地位相同。自隋唐至元明,基本不变。

  所以,荣国公的实际地位相当于郡王等级的功勋之臣。

  贾敏与郡主等同并不为过。

  林家世袭三代列侯,世袭爵位到林如海祖父。但皇帝鸿恩,他父亲又被加爵一代,他便有幸为侯爵之子。

  但是,加爵的侯爵,与世袭的公爵,有巨大的差距。

  别说公爵分国公、郡公和县公,就是侯爵也并不都一样。

  贾敏的外祖父史公是保龄侯尚书令。

  尚书令为一朝宰辅百官之首,他的保龄侯相当于汉丞相瓒侯萧何,被动的比开疆拓土的功勋武将封爵低一等。

  保龄侯的等级,肯定比林如海祖父的侯爵等级高,更何况林如海父亲的加爵了。而史公仍旧屈居于宁荣二公之后。

  打个不算恰当的比喻,就类似荣国公贾源与保龄侯史鼐的地位和关系。

  如果荣国公的女儿嫁给保龄侯史鼐的儿子,无疑就是低嫁!

  古代社会虽说大多都是低娶高嫁。贾敏又是贾母和贾代善的心肝嫡女,为什么不给她找个更好的人家?

  于是,也有一种观点据此认为贾敏会嫁林如海,肯定就是门当户对。林家不可能比贾家差。何况林如海还是探花郎,钦点的巡盐御史。

  这话看似有道理,却钻了牛角尖。

  古代联姻确实讲究低娶高嫁。比如王夫人和王熙凤嫁入荣国府,就是典型的低娶高嫁。

  但低娶高嫁并不是金科玉律,必要遵守。

  贾敏是国公的女儿,地位相当于郡主。她要高嫁便只有皇子了。

  可现实哪有那么多皇子可嫁。再说贾家与皇族联姻并不简单,也可能是祸非福!

  所以,在王公贵族子弟中寻找有德有才的青年才俊,就是贾家的退而求其次。再次的是联姻朝堂百官,再次是地方大员封疆大吏,最次是摘选科举登榜者为东床。

  贾家当时的权势和富贵,已经达到顶点。贾敏嫁给谁都是低嫁,自然优选最合适的就好。

图片.png

  贾母后来说贾宝玉娶亲便很清楚:就是穷,多给点钱就好了。

  贾家选中林如海,就是他们当时最好的选择。

  林家尽管各方面不如贾家,但侯爵之子娶公爵之女也是佳话。何况这桩姻缘还有几个原因。

  一,林如海是侯爵之子,贵族身份,匹配的上贾敏。

  二,林如海一表人才,林家书香门第,符合贾家对女婿和联姻家族的需求。

  贾家是武功出身,从一代荣国公便开始谋求弃武从文的家族转型,联姻书香门第的林家是关键一步。

  三,贾敏能嫁给林如海的“前提”,是林家被皇帝加爵了。

  如果皇帝不给加爵,林如海便不是侯门之子,他想娶贾敏就不可能。

  按照因果逻辑,有理由相信贾家与林家联姻背后,皇帝发挥了作用。

  宁荣二公功高震主,贾家在贾代化和贾代善时,依然掌控着庞大的军队,更与军方根深蒂固。

  比如贾代化就是京营节度使,掌控京师三大营。

  皇帝有意促成贾家与林家联姻,无疑在暗示贾家要尽早放弃军权,弃武从文安享富贵。何尝不是一种“杯酒释兵权”。

  果然,贾代化之后贾家再没直接控制军权。

  贾敬、贾赦、贾珍都只是勋爵,不再出任实职。

  作为贾家的大本营,京营也被贾家培养和扶植的王子腾出任了京营节度使。

图片.png

  这些细节,再结合贾敏嫁给书香门第的林如海,贾珠迎娶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女儿李纨,都能说明贾家在不断调整与皇帝的关系,平衡朝堂位置。

  至于林如海中得探花郎,出任巡盐御史,在贾家眼中不值一提。

  林如海的探花,不过比贾雨村的进士名次高点。

  林如海的巡盐御史从明代便是正七品,到清代中后期才由地方大员兼任。

  贾雨村最后官至大司马参赞军机,也就是兵部尚书从一品,进入百官前十名,林如海比贾雨村当的官和地位差多了。

  可贾雨村依旧不过是贾家门下走狗。

  何况贾敏嫁给林如海时,他最多是个举人,中探花时,也已经将近四十岁了。无关贾家当初选择。

  综上,以身份地位看,贾敏嫁给林如海肯定是低嫁。但林如海确是贾敏的最佳选择。双方门第匹配,郎才女貌。读书人不必纠结什么高低之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名著经典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一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一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靖康中帙六。  起靖康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庚寅,尽其日。  二十四日庚寅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再上奏。  书云:伏承御书特加温谕寻绎研味言悉由衷敦固欢好益光圣德陛下既全始终质诸天神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等永念同盟敢不只畏中山河间两府亦望差近上亲信之臣严赐敕旨令从随少宰专行管勾交拨疆界据喝下金帛拟准见御宝文字续次交送近者猥被圣恩赐致内乐百馀人不欲使去父母之邦因乞放还辱从所请感戴之至无任下情外据所割三...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三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三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靖康中帙。  起靖康元年二月一日丁酉,尽四日庚子。  二月一日丁酉朔姚平均数仲劫金人寨不克败绩杨可胜被执为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所杀。  中兴遗史曰:先是朝廷大臣皆主和议唯李纲非之及种师道至议论与纲同上意颇和。又姚平仲以士不得速战有怨言达於天听上一日遣使伍辈促种师道战师道奏请召大臣熟议之君子谓师道主张不定其意在乎!败则分谤也。乃与李邦彦李纲吴敏同对於福甯殿皆言可击上问兵期师道请过春分节上以为缓...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五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五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靖康中帙。  起靖康元年二月五日辛丑,尽其日。  德安府进士张柄上书乞罢蔡懋复用李纲种师道。  臣谨按尚书右丞行营使李纲忠亮刚方有为有守功在社稷泽被生灵万口一谈神人系命方金贼(改作师)犯阙而奋不顾身自请督战盖陛下之裴度也。臣窃见纲於瞻对之际不能无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未授首臣无还期之言是宜陛下待以心膂之任无或携贰比闻出师攻贼为统制将校不肯入敌马前退衄遂策废罢成命已行兵民失措为(删此字)忠义解体矣。...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二年里记载了什么?

  谷梁赤所撰的儒家著作《春秋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那么此书在哀公二年里记载了哪些事?  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取漷东田,水郭东,未尽也。及沂西田。沂西,未尽也。癸巳,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绎。三人伐而二人盟何也?各盟其得也。  夏,四月丙子,卫侯元...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三年里记载了什么?

  谷梁赤所撰的儒家著作《春秋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那么此书在哀公三年里记载了哪些事?  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此卫事也,其先国夏何也?子不围父也。不系戚于卫者,子不有父也。  夏,四月甲午,地震。  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言及则祖有尊卑,由我言之则一也。季孙斯、叔孙州仇帅...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名著经典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一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三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五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二年里记载了什么?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三年里记载了什么?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四年里记载了什么?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七年的原文是什么?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八年的原文是什么?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九年的原文是什么?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五年里记载了什么?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十年的原文是什么?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六年里记载了什么?
  • 薛丁山征西第71回:御花园打死张保,劫法场惊死高宗
  • 红楼梦贾母是造成贾府衰落的最大推手吗?
  • 红楼梦中众多女子中,有哪些人的结局比较好?
  • 红楼梦中黛玉怒怼周瑞家的是什么原因?
  • 红楼梦中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是如何评价晴雯的?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十一年的原文是什么?
  • 红楼梦中戏班解散后,十二戏子都去了哪里?
  • 薛丁山征西第73回:薛刚一祭铁丘坟,武则天借春天顺
  • 薛丁山征西第72回:武后下旨捉丁山,三百余名尽遭灾
  • 薛丁山征西第75回:薛刚三扫铁丘坟,西唐借兵招驸马
  • 《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薛丁山征西第74回:骆宾王移檄起义,薛刚二扫铁丘坟
  • 《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九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