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牧野之战是是一场殊死搏斗,为什么出兵时大家会“前歌后舞”?

牧野之战是是一场殊死搏斗,为什么出兵时大家会“前歌后舞”?

  说到牧野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关于牧野之战,史书留下不少描述,让后人了解了三千年前的那一场决定商周命运的战争,但也有不少记载令人读来费解,其中之一是牧野之战中“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屈原《天问》:武王三军,人人乐战,并载驱载驰,赴敌争先,前歌后舞,凫噪欢呼。《尚书大传》:武王伐纣,至于商郊,停止宿,夜,士卒皆欢乐歌舞以待旦.......惟丙午,王还师,师乃鼓躁,师乃慆,前歌后舞”;《白虎通·礼乐》:武王起兵,前歌后舞……

  综合这些记载可知,武王伐纣出兵之后,就是一路欢歌笑语、载歌载舞,到了商郊之后、牧野之战前一夜,周人大军竟然还“欢乐歌舞以待旦”,第二天牧野之战中又是前歌后舞。

  我们都知道,牧野之战是周革殷命的一场决战,是一场以小博大、以弱击强的战争,是一场商周两国的殊死较量,而歌舞代表轻松与愉快,两者并列在一起非常不合常理。那么,“前歌后舞”之说是史家杜撰,还是另有隐情?

image.png

  史书记载了一种可能:武王伐纣是一场无比圣洁的正义之战,周人大军一到,殷人立即土崩瓦解。周武王代表正义,相信必然会战胜纣王,因此或许才会一路载歌载舞、欢声笑语。

  《史记·周本纪》记载:“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

  《孟子·尽心下》记载:“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如何其血流漂杵也?”孟子否定牧野之战的血流漂杵,认为仁者无敌,以仁义伐不仁必然无比轻松,纣王大军甚至欢呼周人到来。

  这一逻辑就是周武王代表仁义,纣王代表邪恶,而“仁义必胜邪恶”,于是周武王率领仁义大军,犹如郊游一般载歌载舞。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这肯定不可能,仁者无敌于天下只是儒家臆想。况且,与这两段记载不同的是,武王伐纣时态度非常谨慎,对纣王非常重视。

  古公亶父时期,周人就已谋划商朝,学者将之称为“剪商”。经过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周武王四代百年努力,终于迎来了伐商时机。那么,在这一场伐商战争中,周武王到底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image.png

  第一,牧野之战前两年,周武王在孟津观兵,会盟者有八百诸侯,诸侯都说可以出兵伐纣了,但周武王却称时机未到。所谓时机未到,无非是纣王实力还很强大,周人此时出兵胜算不大而已,于是周武王否定了同盟诸侯的建议。

  第二,周人是小邦,殷人是大邦,以小邦击大邦,必须要把握机会一击必杀,因此牧野之战前,周武王鼓舞士气时说,“故今予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意思是机会难得,不会有第二次机会,更不会有第三次了。

  与此同时,“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纣王军队看似非常整齐强大,于是周武王再一次强调了战术纪律,“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勖哉夫子!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要求军队不能乱了行列阵型,对步法、击打都有严格的要求。

  通过这些描述可知,周武王态度非常鲜明,对牧野之战极为严谨,不太可能有载歌载舞的心情。既然如此,诸多典籍中的“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件事与“川军”有关。

  牧野之战时,周武王军队除了周人之外,还有很多诸侯军队,《尚书·牧誓》记载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排在第二的是“蜀”,即如今的四川,因此周武王军队中有“川军”。

  晋朝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周武王伐封,实得巴蜀之师”,周武王讨伐封国之后,巴蜀之师臣服于周国,于是才跟随讨伐商朝。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有侵犯、进犯之意)殷人,前徒倒戈。”

  大概意思是,巴蜀勇士以歌舞的方式冲锋陷阵,本质上是一种战斗方式,而不是艺术或审美表达。但问题在于,《华阳国志》是地方志著作,东晋人常璩所写,离武王伐纣已经过去1300多年,是不是“武王起兵,前歌后舞”的历史真相呢?

image.png

  “武王起兵,前歌后舞”是不是描述的当时巴蜀勇士战斗方式,如今已经难以100%还原,但从古今川人习俗来看,更接近历史真相。

  汉高祖平定三秦时,招募了一批巴人士兵“为汉前锋”,而这些巴人士兵“锐气喜舞”,还得到了刘邦的赞赏。《华阳国志·巴志》记载:“阆中有渝水,民多居水左右,天生劲勇,数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因此楚汉争霸中也有一批“前歌后舞的川军”。

  历史学家汪宁生在《释“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中指出,云南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和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至今还有战前“歌舞以凌”的习俗,即在战前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盾上画有色彩鲜明、形象恐怖的图案,然后一边舞刀一边吼叫,制造一种令人恐怖的氛围,进而冲上去杀敌。结合景颇族、彝族流传下来的习俗与史书记载等,汪宁生认为前歌后舞应该是川军的一种战斗方式。

  可见,川人具有“歌舞以凌”的传统,本质上是一种战斗方式,以制造恐怖氛围震慑敌人。而当时商周及其盟友从未有过这一习俗,咋看一下非常新奇,于是可能就此误以为是“载歌载舞、前歌后舞”。其实,这就是文化差异带来的误会,古代中国人战前会擂鼓,古代川军会歌舞与之一个道理。

  令人疑惑的是,这支川军与三星堆文明有何关系?上世纪,在四川广汉市鸭子河南岸,考古专家发现了著名的三星堆遗址,让人得以一窥神秘的古蜀国,而武王伐纣中存在的“川军”,是不是三星堆文明派出去的呢?其实,三星堆文明没落时,武王伐纣之时已经基本消亡,因此武王伐纣中的川军并非三星堆所派,但应该是古蜀国的一个分支,被周武王征服之后参与了伐商战争。

  总之,“武王起兵,前歌后舞”说的是不是川军,如今还不能100%肯定,但基本可以肯定川军参与了牧野之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