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在诸侯兼并战争中,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是怎么结束的?

在诸侯兼并战争中,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是怎么结束的?

  秦统一六国的战争,既是战国末期最后一场诸侯兼并战争,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 一场封建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用了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 北方的燕、赵,中原的韩、魏,东方的齐和南方的楚六个国家,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 500余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国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战国时期,经过长期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弱小 国家被消灭,中国境内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 七雄。七雄局面的形成,既是春秋以来兼并战争的结果,又是中国统一的前奏。为增强 国力,统一全国,七雄相继展开了富国强兵的变法活动。魏国任用李悝变法,楚国使用 吴起变法,赵国有武灵王改革,但最有成效的是秦国商鞍变法。公元前359年,秦孝公 任用国力逐步强盛。

  从秦孝公到秦王政的100多年时间中,秦国国力 更加强盛,在军事制度方面实行按郡县征兵,完善了军队组织,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士 卒勇猛,车骑雄盛,远非其他六国可比。在军事策略上改变了劳师远征而经常失利的战 略,采用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渐蚕食并巩固其占领地区,实行有效占领。秦国相继 灭掉西周、东周,攻占韩国的黄河以东和以南地区,设置太原、上党、三川三郡,领土 包括今陕西大部,山西中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和四川东北部的广大 地区。 史书记载秦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 东有崤函之固”,在地理位置上进可攻,退可守;“战车千乘,奋击百万”,军事力量 远胜于其他六国。

  秦国这种优越的战略优势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山东六国统治集团内 部相互倾轧,争权夺利,政局很不稳固。

  各国之间长期战争,实力消耗,国力被削弱。六国面对强秦的威胁,虽然屡次合纵 抗秦,但在秦国连衡策略下先后瓦解而失败。他们时而“合众弱以抗一强”,时而“恃 一强以攻众弱”,无法形成稳固统一的抗秦力量,给秦国各个击破以可乘之机。当时的 有识之士已经看出这种趋势,如子顺就曾经说过:“当今崤山以东的六国衰弱不振,韩 赵魏三国向秦国割地求安,二周已被秦灭亡,燕齐楚等大国也向秦国屈服,照此看来, 不出20年,天下必然是秦国的了。”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周密布署 统一六国的战争。李斯、尉缭等协助秦王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秦灭六国的战略 有两个内容,一是乘六国混战之际,秦国“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秦王政采 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从内部分化瓦解敌 国。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李斯建 议秦王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 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 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在这种战略方针指导下,一场统一战争开始 了。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乘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大举攻赵,拉开了统一 战争的帷幕。秦国经过数年连续攻赵,极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但一时无力灭亡赵国。 于是秦国转攻韩国,公元前231年,攻下韩国南阳,次年,秦内史滕率军北上,攻占韩 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image.png

  公元前229年,秦大举攻赵,名将王翦率军由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出井陉(今河 北井陉县),端和由河内进攻赵都邯郸。赵国派大将李牧迎战,双方屡有胜负,陷入僵 局,相持一年之久。后来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撤换李牧,由于临阵易将,赵军士气受 挫,失去了相持能力。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赵国发起总攻,秦军很快攻占了邯郸,俘 虏赵王迁,残部败逃,赵国灭亡。

  秦国在攻赵的同时,兵临燕境。燕国无力抵抗,太子丹企图以刺杀秦王的办法挽回 败局。公元前227年,燕丹派荆轲以进献燕国地图为名,谋刺秦王政,结果阴谋暴露, 被秦国处死。秦王政以此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今河北易县境内) 大败燕罕。次年10月,王翦攻陷燕国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到辽 东(今辽宁辽阳市),苟延残喘,燕国名存实亡。 秦国灭掉韩赵、重创燕国以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为秦有,只有地处中原的魏国, 孤立无援。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军出关中,东进攻魏,迅速包围魏都大梁(今河 南开封市)。秦军引黄河水灌城,攻陷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早在秦军攻取燕都时,秦国已把进攻目标转向楚国。公元前226年,秦王政问诸将 攻楚需要多少兵力,老将王翦认为楚国地广兵强,必须有60万军队才能伐楚,而李信则 说只用20万军队就能攻下楚国。秦王以为王翦因年老怯战,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派李信 和蒙恬率军20万攻打楚国。公元前225年秦军南下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开始 进军顺利,在平舆(今河南汝南县东南)和寝(今河南沈丘县东南)击败楚军,进兵到 城父(今河南宝丰县东)。项燕率军反击,在城父大败秦军,李信败逃回国。公元前 224年,秦王政亲自向王翦赔一礼,命他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双方在陈(今河南淮阳 县)相遇,王翦按兵不动,以逸待劳,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与交战,项燕只好率兵东 归。王翦乘楚军退兵之机,挥师追击,在蕲(今安徽宿州市)大败楚军,杀楚将项燕。 次年,秦军乘胜进兵,俘虏楚王负刍,攻占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市),设置郢郡,楚国 灭亡。

  五国灭亡后,只剩下东方的齐国和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率军歼 灭了辽东燕军,俘虏燕王喜,回师途中又在代北(今山西代县)俘获赵国余部代王嘉, 然后由燕地乘虚直逼齐国。齐王建慌忙在西线集结军队,准备抵抗。公元前221年,秦 军避开西线齐军主力,从北面直插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在秦国大兵压境的 形势下,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

  秦统一六国战争的胜利,是由于秦国在战争中战略战术运用得当。秦王政在位时期, 国力富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供应战争,在战略上处于进攻态势,势如破竹,摧枯拉朽, 相继灭掉诸国。在战术上,秦国执行了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方针,首先灭掉了毗邻的 弱国韩赵,然后中央突破,攻燕灭魏,解除了北方的后顾之忧。最后消灭两翼的强敌齐 楚,这种战术运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具体战役中,秦国运用策略正确,如在灭韩赵 的战争中,根据具体情况,而不是完全机械地按“先取韩以恐他国”的既定方针,而是 机动灵活,赵有机可乘则先攻赵,韩可攻则灭韩。灭楚战役是在检讨了攻楚失策后,根 据楚国实力集中优势兵力攻楚而取胜的。攻打齐国避实就虚,出奇制胜。相反,六国方 面势力弱小,在战略上又不能联合,各自为战,根本不能阻挡秦国的进攻,战争中消极 防御,被动挨打,以至一个个被秦国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