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萨尔浒之战是如何爆发的?为什么明朝输了?

萨尔浒之战是如何爆发的?为什么明朝输了?

  说到萨尔浒之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萨尔浒之战是明神宗时,发生在明朝和后金之间的一场战争。此战大明发动四路人马,企图直捣后金都城赫图阿拉,从而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后金。后金大汗努尔哈赤面对明朝来势汹汹的攻势,从容不迫,制定了各个击破的战略。

  后金在萨尔浒(今属辽宁抚顺)以及附近地区,大败明军。此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明清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此战过后,大明对后金的策略,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守,直到灭亡。这场战争是怎么爆发的?大明为何会输掉这场关键战役?

image.png

  一、努尔哈赤叛明后,攻占大明城池,大明怒而发兵攻打后金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起兵叛明,建立后金。

  之后努尔哈赤向曾经的主子发起疯狂报复,他率领大军先后攻克明朝重镇抚顺、清河,赤裸裸地向大明挑衅。

  消息传到京师后,明神宗震怒,他马上召集大臣,商议争讨后金。大臣们认为杨镐熟悉辽东的军务,于是朝廷任命杨镐为兵部右侍郎兼辽东经略,统领约11万人马,征讨后金。

  二、萨尔浒之战

  明万历四十七年(1919年)二月,11万明军在沈阳会合。杨镐决定采用分进合击的策略,将大军分为四路,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朝赫图阿拉挺进,三月初三,四路大军在二道关会合后,齐攻赫图阿拉。

  明军四路人马具体部署如下:西路军3万多人马,是这次战役的主力,由总兵杜松率领,从抚顺东进;东路军2万多人,由总兵刘綎率领,从宽甸口出发;北路军2万多人,由总兵马林率领,从靖安堡南进;南路军2万多人,由总兵李如柏率领,从鸦鹘关出发,杨镐坐镇沈阳,居中调度。

  四名总兵当中,杜松和刘綎身经百战,比较能打。而马林和李如柏都是关系户,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一个能干的爹。马林是名将马芳的儿子,李如柏的来头更是吓人,他是李成梁的儿子。

  大军出发前,愚蠢的杨镐写信给努尔哈赤,告知自己的出征时间(将出征时间延后,企图迷惑努尔哈赤)、出征地点和进攻方向。杨镐这么做倒不是他被努尔哈赤收买了,他是为了恐吓和欺骗努尔哈赤。可惜杨镐完全没有达到他的目的,反而泄露了明军的军事机密。

  努尔哈赤派出大量哨探,侦查明军动向。努尔哈赤接到了明军从南面和西面进军的消息,他断定明军的西路军是主力,因此他制定了对付明军的策略:“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杜松贪功冒进不幸战死

  努尔哈赤亲率6万大军,准备迎战明军的西路军。

image.png

  杜松为了争功,没有执行杨镐在二道关会合的命令,三月初一,他率领西路军抵达萨尔浒。杜松留下2万人驻扎在萨尔浒,参将龚念遂部由于携带辎重进军缓慢,滞留在斡浑鄂谟。杜松脱去盔甲,带领1万人马冒着严寒,度过浑河,强攻河对岸的吉林崖。

  努尔哈赤令长子代善带领1万5千人增援吉林崖,自己亲率4万5千人攻打明军的萨尔浒大营,尽管明军将士英勇作战,无奈寡不敌众,萨尔浒大营被攻破。

  努尔哈赤随即调集所有兵力,围攻吉林崖下的明军,杜松英勇杀敌,最后身中十余箭身亡。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

  马林败逃

  此时马林的北路军已经抵达尚间崖,距离萨尔浒只有30多里路,他们很快收到西路军覆灭的消息。

  马林命令部将潘宗颜等驻守在斐芬山,又派援军支援驻扎在斡浑鄂谟的西路军龚念遂部,三军组成品字形防御体系,马林还派人围绕大营挖了三道壕沟,壕沟外布置了大量火器和骑兵,壕沟内则安排士兵依托壕沟进行防御。

  应该说作为一名文官,马林在战场上有如此表现,已经算是合格,可惜他面对的是优秀的军事家努尔哈赤,仅仅做到合格是远远不够的。

  三月初二,努尔哈赤先带兵攻破龚念遂部,随后他集中6万大军,向马林的军营冲杀过来,寡不敌众的明军惨败,除了马林带着少量骑兵逃脱,其余全部被后金士兵屠杀。

  剩下的潘宗颜部,尽管将士们在潘宗颜的激励下,奋勇杀敌,无奈兵力不足,最终全军覆没。

image.png

  刘綎身陷重围,英勇战死沙场

  东路军的主将刘綎,由于和杨镐在朝鲜战场上结怨,这次被杨镐穿小鞋。此次出征,杨镐分配给刘綎的士兵大多是老弱病残,武器装备也十分简陋。

  东路军的进军路线最远而且道路最难走,尽管面临诸多困难,精忠报国的刘綎并没有退缩。东路军在刘綎的带领下,接连攻克十几座敌军营寨,士气高涨。

  三月初三,东路军挺进到阿布达里冈,这里距离赫图阿拉约七十里路。刘綎此时还不知道明军两路人马覆灭的消息。

  努尔哈赤派人假扮成杜松的亲兵,手持令箭,来到刘綎的大营,此人谎称杜松已经率领西路军抵达赫图阿拉,请刘綎火速进兵,会攻赫图阿拉。

  刘綎担心杜松抢了头功,又怕自己延误了会师的时间,日后被杨镐报复,于是他催促全军,轻装疾进。

  后金军由努尔哈赤的长子代善指挥,在阿布达里冈设伏,此处道路崎岖狭窄,非常有利于打伏击战。刘綎急于进兵,疏于防备,三月初四,他带领东路军一头钻进代善的埋伏圈后,被后金骑兵拦腰截成两段,首尾不能相顾。

  刘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保持着军人的英勇,他被乱箭射伤左臂,不久后右臂又被砍伤,但是他仍然死战不退缩,在混战中,他的面部被砍中一刀,接着又被削去半边脸颊,但是他挥舞兵器,左冲右突,在杀死数十名后金士兵后壮烈牺牲,之后他的东路军也被歼灭。

  最无能的李如柏反而全身而退

  南路军的李如柏,路线最近,道路也好走,但是他的进军速度缓慢,三月初四,南路军到达虎拦岗,三月初五,李如柏收到杨镐要求退兵的命令,在他撤军时,被后金的20名哨骑发现,他们虚张声势,在高处大声呼叫,并挽弓作欲射状,好像有大军埋伏。此时的李如柏军犹如惊弓之鸟,他们争相逃命,结果互相践踏导致死伤千余人。

  为期五天的萨尔浒之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此战明军的兵力大约是后金的两倍,死伤约4.5万人,后金方面伤亡只有几千人。占据优势的明军为何遭受如此惨败?

image.png

  三、失利原因

  统帅无能

  统帅的指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明军的统帅杨镐,统筹指挥能力很差,和努尔哈赤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水平。

  有人指责杨镐的分进合击是错误的,它造成了明军被后金各个击破的机会。

  其实分进合击的策略并无不妥。在军事实力占优的情况下,采用分进合击的方法有以下好处:一是在战术上迷惑对手,使对方难以判断主要进攻方向。二是化整为零,快速机动。三是有效缓解后勤压力。

  历史上比较成功的分进合击的作战案例有:刘裕兵分六路,北伐后秦,隋兵分四路,发动灭陈之战,都取得成功了。

  这两场战役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统帅,刘裕和高颎担任这两次战役的统帅,他们有出色的统筹指挥能力,因此取得了成功。

  反观杨镐的统筹指挥能力则糟糕透顶,他未能协调各路人马,按计划在二道关会合,四路人马到达作战地点的时间参差不齐,并且明军对友军和敌情完全不了解,分进合击变成了各自为战,给了努尔哈赤各个击破的机会。

  在四路人马的分配上也十分不合理,比较能打的刘綎被分配到路程最远的东路军,并且给他的士兵战斗力不强,刘綎的军事才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施展。

  战斗能力最差的李如柏,却被分配到一条距离最短的好路线,而且给他配备了精兵和较好的武器装备,但是这路人马磨磨蹭蹭,到战争结束都没有真正投入战斗,等于白白浪费了一路人马。

  如果杨镐能将刘綎和李如柏的进军路线和人员配备对调一下,以杜松和刘綎两路人马作为进攻主力,这两路人马配备更多兵力。马林和李如柏的兵力可以适当减少,让他们起到牵制和迷惑对手的作用,这样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image.png

  明军的防御能力和机动能力较差

  由于晚明政治腐败,他们的防护装备偷工减料,明军士兵的盔甲往往只能防护头、前胸和后背,身体其他部位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后金士兵的盔甲,除了可以防护上述部位,还配有保护手、臂的甲片,只有强弓才能贯穿。

  在机动性方面,明军更是远远不能后金,明军的火炮重达千金,携带非常不便,杜松的龚念遂部就是因为携带火炮等辎重,行军速度缓慢而被留在后方,使西路军被动地分兵。

  而后金的八旗铁骑,机动性好,速度快,是他们战胜明军的一个法宝。

  后金士兵的战斗素养高于明军

  萨尔浒之战,明朝从全国各地征调士兵,这些士兵作战能力参差不齐,有些新兵甚至连射箭都不会,完全是花架子。

  后金的军队,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南征北战,在统一女真部落的多次战争中,这些士兵的实战能力得到锤炼,他们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非常高的战术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