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涿鹿之战中黄帝是如何战胜蚩尤的?

涿鹿之战中黄帝是如何战胜蚩尤的?

  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在逐鹿进行了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image.png

  传说中,炎黄与蚩尤大战三年无一胜,概因为蚩尤部族的铜刀铜枪战力惊人,炎黄部族的石斧木棒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古史专家也大体承认,炎帝、黄帝、蚩尤包括后来的颛顼、帝喾、尧、舜绝不特指某一人,而是代表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中的历任部落联盟大酋长均可如此称呼,就像姬发与姬诵都叫周天子一个道理。

  应该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此时的黄帝应该是姬轩辕的后人,至于是第几代已经无从考证了,我们且按西周封建时的规矩称他为公孙轩辕。此时的公孙轩辕已掌握炎黄部族的绝对权力,他继承祖上遗志,主动出击,结果屡战屡败。蚩尤部族一路逐北,包围了有熊氏的发迹之地,如今的河北省涿鹿县。此时,原隶属于炎帝部落的一些小部落开始与蚩尤互通有无,做了“华奸”,比如尚未赶尽杀绝的共工族、夸父族。

  公孙轩辕自然不能坐以待毙,他派人联系到了东海边鸟夷部落少昊部,他们是太昊嫡系,在蚩尤部的淫威之下,已经隐忍了几百年。少昊将知兵善战的风后派到涿鹿,对于蚩尤的战法,风后心知肚明。公孙轩辕用人不疑,将军队交给了风后。风后就是风姓东夷小部落首领,后就是首领的意思。

  风后将所有兵车集中起来,装备上自己从东夷带来的铜制兵器,绘上虎、豹、狼、熊等猛兽图纹,按青、红、白、黑、黄分为五队,以公孙轩辕居黄队为中,用鳄鱼皮蒙制陶鼓八百面,黄队鼓响而众鼓皆应,整齐划一,攻守自如。待战车撕开敌方阵脚后,步兵居后包抄。装备精良,快速运动,再饰以兽面之纹,这简直就是一队巨兽,纵是铜头铁额也恐怖惊惶。

  形势开始发生逆转。成书于先秦的《逸周书》记载: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也就是说,炎黄与少昊联合之后开始战略反攻,追逐蚩尤至“中冀”,在此决战并杀死了他。所谓“中冀”就是冀中,这里是冀豫鲁交界之处,也是蚩尤族群最后一道防线。

  溃败到这里,蚩尤也冷静下来,若再退不只自己尸骨无存,有可能整个族群都没了安身立命之处。他将军队散开,布置了个口袋阵,伪装埋伏起来。公孙轩辕正乘兴追赶,忽然前方飘来滚滚浓烟,未几时,白昼变成了黑夜,接着呼啸之声四起,蚩尤部族借浓烟掩护砍杀过来。此一战,炎黄部族大败。

  看着垂头丧气的公孙轩辕,风后不由笑出声来:不要被他吓倒,与你们半游牧民族不同,东夷部族要安排农时,所以就善观天象,蚩尤不过是算准了今天要刮东南风,所以布了一个包围圈,乘风放烟而已。也怪臣下粗心大意,本该料到他有这个伎俩。那,我们要怎么对付他。

  风后一招手,有兵士推进来一辆独轮车,车上一个金属小人手指前方。我帝,这辆车名叫指南车,不管车子如何转动,小人一直手指南方。我方战车之上全部配备指南设施,就算浓烟再大,只要认准一个方向冲杀,可保必胜。好。公孙轩辕击节赞叹。这么一个精巧的物件是怎么造出来的?风后轻轻一笑,我们海边渔民常常碰上大雾天气,打不来鱼就要饿肚子,这也是生活所迫。至于其中原理,我们也参详不透。蚩尤喷烟吐雾的神话外衣被撕破以后,失败被擒的命运很快到来。

  公孙轩辕将蚩尤身体斩为四段,分别埋于四方边地,蚩尤神通广大,他担心蚩尤再借尸还魂了,其实,这也是恐怖心理作怪。也难怪,蚩尤战斗力惊人,到了春秋战国一度被奉为“战神”。刘邦斩蛇起义时,用牛血涂于战鼓之上祭祀蚩尤,西汉建国,建蚩尤祠于长安城内,这些举措无非就是慕蚩尤威名,借以鼓舞士气。

  战后,东夷之民,良善者迁于“邹屠之地”,凶恶者驱逐“有北之乡”。就是说,归服者居于邹、屠等原居之地,那些不承认炎黄统治地位的武力强制向北驱逐,这部分人应该是战国时东胡的祖先。战败之初,部分东夷之民已被迫南迁,称“三苗”,概因蚩尤部本是来自南方的稻作农业地区,掌握了“育苗、提苗、壮苗”的生产技术。

  现在看来,涿鹿之战的实质乃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大决战,一方为争夺牧场,一方为争夺沃壤,在上古,中原地区恰恰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此战之后,炎黄部族吸收东夷部落先进的农耕与冶炼技术,开始将生产重心转向农业。我们中华民族以农耕立国,五千年文明史因安定得以连绵不绝,也是此次大战文化碰撞的结果。所以说,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除了炎黄之外,蚩尤不可或缺。

  天下初安,以少昊部为代表的东夷部族纷纷投诚,炎黄部族天下共主地位更加牢固,五帝时代就此开启。公孙轩辕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命大挠和容成向风后学习,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仿照少昊部族以“鸟”纪官的特点,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设置左右大监,由他们巡视督察各部族。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现在看来,所谓二十五子应该是其辖下的二十五个部落。他的正妻嫘祖生有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玄嚣又叫青阳,后来做了少昊部的酋长。据说,黄帝出巡时死于黄土高原,埋葬在桥山。当然,这位黄帝已是黄帝时代的末代大酋长了。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和后来的历史结合一起考虑,黄帝传位颛顼,或者就是禅让。

  涿鹿之战,黄帝部落为何能战胜蚩尤?

  黄帝重视部落之间的联盟关系,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我们知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而黄帝部族在各部落间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在此之前,黄帝刚征服了神农氏炎帝。据说两人还是“亲戚”,都为少典氏部落和有氏部落通婚后生。炎帝部落原本在姜水流域,而黄帝则在姬水流域。之后,炎帝部落逐渐向黄河中原地区扩展,开始从游猎生活向农耕生活过渡;而此时黄帝部族则也开始向中原迁移,并看中了炎帝的势力范围--涿鹿,想在此定居。

  两个大部族为了争夺赖以生存的土地和资源,哪里还顾得上亲情?就干了起来。双方在涿鹿东南的阪泉打了三仗。前两仗黄帝都败了,因为炎帝人多,还用上火攻。到了关键的第三仗,黄帝事先联络了自己在西北地区的许多友好部落,共同对抗炎帝;且双方打得难舍难分的时候天又降大雨,炎帝无法用火攻,最终战败被俘。不过,黄帝还是看在亲情的份上,没有处死炎帝,只是把他迁移到中原的东部,即安徽、河南、山东的东部直至沿海一带,仍让他统治自己的部族。

  蚩尤的部族九黎族就原属于炎帝部落,曾派人与炎帝联络,准备一起夺回中原。但是炎帝见黄帝将中原各部落治理得很好,就拒绝了蚩尤的请求,原因就是不愿再将百姓拖入战争的泥潭。《逸周书 尝麦》载: “昔天之初, □作二后: 乃设建典,命赤帝 分正二卿, 命蚩尤于宇少昊, 以临四方,司 □□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 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 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可见黄帝当年的决策是多么的英明,这就是史称“轩辕氏乃修德振兵”。

  黄帝会利用天气。

  双方开战之初,恰好遇上浓雾和大风暴雨时节。这种气候条件对于来自南方多雨环境的蚩尤部族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开战之初多是黄帝战败。不过,雨季时节很快结束了,天气晴朗,酷热难耐,对于习惯了东南方阴雨天气的蚩尤来说十分不利。黄帝抓住战机,并得到玄女族的支援,开始向蚩尤族反攻。《山海经 大荒北经》载: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 其中的“女魃”应该指的就是九天玄女。

  黄帝还利用有利的天气条件——狂风大作,尘沙漫天,吹号角,击鼙鼓,趁蚩尤族部众迷乱、震慑之际,以指南车指示方向,向蚩尤族发起最后的进攻,终于击败敌人。《山海经 大荒北经》又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 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紧接着,黄帝又把不听他号令的荤粥驱逐出了中原。于是黄帝便成了中原大地上部落联盟的首领。部落的统一与融合,促使了生产和文化的发展。黄帝不但让自己的部族在涿鹿定居下来,还鼓励包括自己部族在内的各部族推广炎帝的农业耕作技术和用草药治病的方法,同时传说他还让自己的妻子嫘祖教人们养蚕缫丝,织成绢和帛做衣服;让仓颉总结了人们在实践中应用的记事符号,创造了文字;还命封宁制陶器、雍父做臼舂米、共鼓和货狄造舟船;命容成制定历法、羲和推算凶吉、伶伦制造乐器规定音律。

image.png

  黄帝还会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

  我们知道涿鹿之战的涿鹿,位于桑干河流域的河北涿鹿,炎、黄部族主要分布于黄 河的中、上游,而蚩尤部族则分布于黄河的下游地区。蚩尤部族征战涿鹿,没有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地理条件。如《山海经·大荒北经》曾载:“蚩尤伐黄帝,黄帝令应龙蓄水,攻之冀州之野。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请天女魃止雨,遂杀蚩尤。”

  又如苗族《蚩尤神话》里描写道: “黄龙公兵将所到之处,雷雨大作,河水泛滥,淹 没田土,涌向阿吾八十一寨。”又: “赤龙公口吐烈火,火苗四起,直烧阿吾八十一 寨。阿吾八十一寨及其周围变成一片火海。”不知道大家看明白没,就是蚩尤部族所处的地势较低,黄帝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在河流上筑土坝蓄水,阻挡蚩尤族的进攻,并最终获胜。。

  此外,策略也是影响战争进程的重要因素。为了应对蚩尤的毒雾阵,黄帝造出了指南车,让军队在指南车的指引下冲出毒雾,并反击;为了对付蚩尤的特种部队——装扮成野兽的士兵,黄帝放出他早已训练好的一大批虎、豹、熊、罴等猛兽。自涿鹿战后,中华民族主体的华夏族基本形成并得到确立,中原地区迎来了暂时的和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