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繻葛之战是怎么回事?对郑庄公而言意味着什么?

繻葛之战是怎么回事?对郑庄公而言意味着什么?

  郑国曾在繻葛大败周王朝联军,后世称之为繻葛之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荥阳的郑上路与三公路交叉口,有三尊高达十几米的雕塑,这就是“郑氏三公像”(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荥阳就是郑国发家的地方。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角就是三公之一的郑庄公。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率陈、蔡、卫等国军队讨伐郑国,郑庄公派兵抵抗,两军战于繻葛,周王的军队大败。周桓王被射中肩膀。繻葛之战使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

  为什么周桓王要攻打郑国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周平王还在位时,周郑之间又有了矛盾,因为郑国内部共叔段的缘故,郑庄公不敢擅自离开国度到王城辅政。有一次虢公忌父到王城述职,跟周平王聊得很开心,加上周平王本来也因为庄公父子多年把持朝政,就想把权利分一些给虢公忌父,虽然虢公忌父推辞不受,这事却被郑庄公留在平王身边的眼线知晓,并告知了庄公,因此,也就引起了庄公的嫉恨。但是郑庄公是个既聪明又狡猾的人,他知道这件事后赶紧跑到王城,说自己无才,要退居二线,让虢公来辅政。平王心知理亏,又忌惮庄公权势,就提出“周郑交质”来化解矛盾。

image.png

  后来,平王驾崩,作为人质的太子姬狐要从郑国回王城即位,结果因为过于伤心,刚到王城就死掉了。不得已,这才让太子的儿子姬林即位,也就是周桓王。这桓王可是年轻气盛,性格倔强。一来恼恨父亲因为质郑而死,二来看不惯庄公长期把持朝政,就跟周公黑肩商议,准备罢免庄公职权,让虢公执政。虽然周公极力劝说,桓王还是固执己见。第二天一上朝就对庄公说:“卿乃先王之臣,朕不敢屈在班僚。卿其自安。”这不明摆着要撵人嘛!庄公也不是吃素的,立即回到:“臣久当谢政,今即拜辞。”就这么愤愤然离开了朝廷。

  离开就完事了?非也。正是因为这次庄公被罢免,才真正使周郑结下了梁子。庄公憋了一肚子气,手下的人也是各个义愤填膺,大夫高渠弥首先发话:“吾生两世辅周,功劳甚大。况前太子质于吾国,未尝缺礼。今舍吾主而用虢公,大不义也!何不兴师打破周城,废了今王,而别立贤胤。天下诸侯,谁不畏郑,方伯之业可成矣!”这意思是,桓王太不仗义,干脆兴师伐王,废了他,重新立一个贤王。在这之前的正史中,从未出现过这么大逆不道的话。可见,此时,大周朝引以为荣、赖以生存的周礼已经开始走向歧途。

  最后,庄公采取了大夫祭足(也叫祭仲)的建议:由祭足率领一支军队开到周王城郊外的温、洛,假说因为年成不好,向周王借粮,如果周王派人责备,我们就有说辞了;如果不管不问,庄公就可以继续入朝执政。温大夫当然不同意了,因为没有收到王命。祭足是怎么干的?他说:“方今二麦正熟,尽可资食。我自能取,何必求之!”于是,直接带着士兵把温的麦子全部割了,带回郑国。而且,过了三个月,有带兵偷偷地把王城周围的早稻收割完毕。

image.png

  说实在话,这不就是强盗逻辑和强盗行为吗?话又说回来,这可是一个诸侯国对天子的言行,在极为严格的周礼下,竟然出现了此等兽行,换做哪一个天子也不能忍吧。然而,故事又出现了滑稽的一幕,桓王没吭气(嘴上不说,心里也恨死了庄公吧),而是命沿边所在,加意堤防,勿容客兵入境。其芟麦刈禾一事,并不计较。按理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周天子完全可以命令各地诸侯勤王,讨伐郑国吧。事实却是,周桓王没这么做,其他的诸侯也没有主动勤王。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此时的周天子权利已经大大削减了。

  好吧,这些事都能忍,可是,接下来的这件事可是实在忍不了了!

  公元前713年郑庄公假托周桓王之命,联合三国军队攻打宋国,这让周桓王很生气。周桓王脾气不好,不会隐忍,属于冲动型的性格。他一怒之下,任命虢公林父秉政,不用郑庄公。郑庄公是好惹的吗?他一生气,干脆不去朝见天子了,并且是一连五年都没去。

  到了第六年,周桓王反倒沉不住气了,他说:“寤生这小子也太不像话了,居然不来看我,如果不教训他,我这个老大还能混吗?我要亲帅六军,去问他的罪。”

  虢公林父劝他说:“郑家几代人都有功于王室,现在他不来看你,是因为你把他的权收回了。如果你一定要讨伐他,也不要亲自去,你是老大,万一失败就彻底没有面子了。”周桓王说,“寤生这小子欺我太甚,我和他势不两立,一定要亲自去给他点颜色看看。”

image.png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召集蔡、卫、陈三国,共同出兵打郑国。这时候,陈桓公刚死,公子佗杀了太子自立为君,国内人心惶惶。公子佗刚刚即位,名不正言不顺,不敢得罪周天子,就答应出兵。周桓王命令虢公林父带领蔡国和卫国的军队为右军,命令周公黑肩带领陈兵为左军,自己率领中军,浩浩荡荡向郑国进发。

  郑庄公听说周桓王带兵打过来了,就问大家怎么办,有的说他毕竟天子,我们不能抵抗,去请罪吧。有的说,他们来势汹汹,我们应该固守不出。郑庄公听了都摇头。公子元就说:“我们是臣,周桓王是君,我们没多大的理,要打就速战速决。王师分三军,我们也分三军和他对打。陈国国内刚刚发生叛乱,军心涣散,这是突破口,我们先打他的左军,肯定能赢,然后再打右军,蔡卫两国军队也不会多卖力。两翼取胜后再合兵攻打中军,肯定大胜。”

  郑庄公深表赞同。这时有人来报,说王师已到境内的繻葛了。郑庄公就命大夫曼伯率领右军,祭足率领左军,自己带着高渠弥、原繁、瑕叔盈、祝聃等为中军,在繻葛和王师对垒。

  周桓王一点也估量不出对手的厉害,郑庄公居然敢出兵迎战,这让他很愤怒,他要亲自出战。虢公林父赶紧把他劝住了。周桓王准备了满满一肚子的骂人的话,想说给郑庄公听,哪知道两军对峙,郑庄公就是不露面。周桓王使人挑战,对方也没动静。从早晨到午后,周桓王的队伍有点大意,也有点泄气。就在这时,郑国军队忽然鼓声如雷,奋勇杀来。

image.png

  繻葛之战

  一切按照计划行事。曼伯杀入王师左军,陈兵果然毫无斗志,还没打就跑了。祭足杀入右军,蔡、卫两国也不太抵挡,只顾找路逃跑。左右两军一退,中军必然不稳,大家也想跑,这时候郑国军队排成整齐的队伍,就像一堵大墙一样压了过来,王师死伤无数。周桓王下令撤退,他还挺勇敢,亲自断后。哪知道他的绣盖太招眼了,被祝聃看见,心想这底下的人可不就是周桓王吗,且让他吃我一箭。祝聃是神射手,箭无虚发,一箭正中桓王的肩膀。所幸桓王的盔甲质量比较好,伤得不重。这时候,虢公林父赶来救驾,祝聃等人还想再杀一阵,却听到阵中锣声大响,于是各自收兵。

  祝聃回来对郑庄公说:“我已经射中桓王的肩膀了,再往前杀一阵,就能把他活捉了,你怎么吹响集结号了呢?”郑庄公说:“虽然那鸟人不对,但他是天子,你把他活捉回来怎么处置呢?你射他也不应该,如果把他射死了,我就有弑君之罪。做事不能过火啊。”这就是郑庄公的聪明之处,适可而止,该硬的硬,该软的软。

  郑庄公随后命祭足带着十二头牛、一百只羊和百车粮草,连夜送到周桓王大营,去陪罪。祭足跪在周桓王跟前,替郑庄公请罪说:“寤生我真是该死啊。我本意是用兵自卫,没想到手下的马仔防卫过当,把您给伤着了,我吓得腿都抖啊。现在我送点东西给您压压惊,希望您能原谅我。”

  周桓王能说啥呢?他啥话都说不出来。有愤怒,有惭愧,有后悔,又有点不好意思,尴尬之极。

  周桓王撞了南墙,自取其辱,威严扫地之后,便彻底灰了心,从些再也不提郑国的事了。周王朝的威信更是一落千丈,各诸侯更加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经过这一战,郑庄公达到了他事业的巅峰,俨然就是各诸侯国的霸主,有人称其为春秋初霸。也正是这一战使得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周天子成为被高高举起来的空架子,直到公元前256年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